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全面细致地研究了西方科学哲学的10个主要问题: ①认知意义的判断标准,研究了逻辑经验论从可检验原则到可翻译原则,直至走向整体论的内在逻辑线索; ②归纳与验证,研究了归纳问题的回答以及归纳逻辑和贝叶斯算法对验证问题的讨论; ③科学说明模型及其问题,研究了DN和IS模型及其问题,将科学说明的本质归结于对自然定律的认识; ④自然定律的本性,探讨了自然定律的规则性进路与必然性进路; ⑤还原论,分析各种“还原”概念,从而评价各种相应还原论的得失; ⑥科学的发展模式,讨论了科学发展的累积模式、不断革命说、范式说等,研究了历史主义所带来的相对主义的问题; ⑦科学划界,研究了划界标准从绝对标准、模糊标准、消解标准直至多元标准的发展理路; ⑧科学实在论,比较了科学实在论与非实在论的争论,表明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于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⑨科学实验哲学,研究了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关系; ⑩科学与价值,研究了科学价值中立说的理论背景--客观主义。 本书表述清晰,观点明确,非常适合科学哲学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高等院校的理工科学生也可以通过本书增加对科学的理解与认识。

1988.9-1993.7 清华大学 物理系 理学学士1993.9-1996.7 清华大学 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哲学硕士1997.1-2001.1 香港中文大学 哲学系 哲学博士已出版专著三本,均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相对主义》(2003);《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第一版,2004);《说明、定律与因果》(2011)。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大多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权威期刊或CSSCI期刊。译著包括:《心灵的再发现》、《斑杂的世界》、《表征与干预》等。编著有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Kings College Publication,2009)。从1996年起在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作教,现为副教授。

《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的初版是在2004年出版的。当时我讲授“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课程已有三年,小有心得,于是写成初版。初版书成之后,我又有幸赴哈佛大学(2004-2005学年)、匹兹堡大学(2005-2006学年)、法国科技史与科技哲学研究所等访学,得以在学术上进一步完善。2011年也是我2001年从香港中文大学学成归来的十周年,后来在教学上也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因此,我决心修订本书,扩充内容,更正错漏,争取写出更好、更新的版本,以飨国内学界。 第二版的更新主要有三: ①扩充了“自然定律的本质”、 "‘还原’概念的哲学分析”、“科学实验哲学”等章节,这些题目也是我前些年一些课题研究的总结; ②更正了初版中的一些错漏,也对部分内容做了更新,尤其是我当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初版的行文与翻译带有较多的港台腔,新的版本将更多地使用内地学界通用的说法或译法; ③取消了“社会科学哲学”一章,因为这一章更接近特殊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pecific sciences)的话题,希望将来另行收录在自己对特殊科学哲学的研究专著中,这样本书就更加专注于研讨一般科学哲学(gene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问题。 本书的再版非常受惠于我在匹兹堡大学的访学。匹兹堡大学的厄曼(John Earman)、诺顿(John Norton)、米切尔(Sandra Mitchell)、梅里莉·萨尔蒙(Merrilee Salmon)、格伦鲍姆(Adolf Grünbaum)、古普塔(Anil Gupta)等诸位教授,以及卡耐基梅隆大学与匹兹堡大学的双聘教授格利...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一章 绪论1

一、 科学哲学是什么1

二、 从人物到问题2

三、 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4

四、 本书的结构7

五、 科学哲学的意义9

第二章 历史导论11

一、 从“科学的哲学”到“科学哲学”11

二、 逻辑原子主义13

三、 逻辑实证主义18

四、 逻辑经验主义22

五、 批判理性主义26

六、 历史主义30

七、 后现代思潮33

八、 新浪潮34

第三章 逻辑导论37

一、 逻辑与论证37

二、 命题逻辑38

三、 三段论43

四、 量化逻辑46

五、 一阶逻辑的公理系统46

六、 逻辑与语言分析47

第四章 认知意义的判断标准49

一、 意义标准的提出50

二、 可检验标准54

三、 可翻译原则60

四、 整体论的兴起64

五、 判断标准有没有认知意义67

六、 小结67

第五章 归纳与验证69

一、 归纳方法69

二、 休谟与归纳问题77

三、 归纳法的辩护78

四、 亨普尔: 验证的逻辑82

五、 卡尔纳普: 归纳逻辑87

六、 古德曼: 新归纳之谜90

七、 贝叶斯主义91

八、 小结94

第六章 科学说明模型及其问题95

一、 导论95

二、 亨普尔的科学说明模型96

三、 科学说明模型的问题103

四、 范·弗拉森: 科学说明的语用学108

五、 萨尔蒙: 因果性与说明111

六、 说明: 全局与局部113

七、 科学说明的DNP模型115

八、 小结118

第七章 自然定律的本质120

一、  休谟的“因果”定义121

二、  规则性进路1...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