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语义
一本系统而完整的装饰语义教材

作者:吴可玲

丛书名:高等院校设计学通用教材

定价:6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85432

出版日期:2025.04.01

印刷日期:2025.04.15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装饰语义》系统介绍了装饰语义的设计创意、设计形式、风格特性以及 生活应用,对中西方的风格和创意 做了选择性的阐述与图文解析。旨在使读者系统地了解装饰语义的设计程序、设计风格与审美特点,理解创意思维与风格对装饰语义设计 的作用,并能挖掘装饰语义在生活中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

现居江苏无锡,本科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硕士,现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装饰艺术与陶艺。陶艺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展览并获奖,学术论文及作品多次发表于《美术观察》《中国陶瓷》《民族艺术研究》《包装与设计》《室内设计与装修》《包装世界》和《时装》等专业期刊上,出版个人专著《创意造型基础》《创新图案设计》《心灵物语:现代装饰图形设计》《装饰绘画》和《手工艺设计》。

自.序 装饰艺术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文化演变中不同时期的精神意识产物。它以广泛的内容和形式遍布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以装饰绘画形式呈现。同其他艺术一样,装饰绘画从产生到演变,一直兼容并蓄、广纳博取,将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文化时期的风貌反映出来。从世界范围看,非洲原始艺术、古埃及墓室壁画、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雕塑和壁画装饰,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巴洛克时期的装饰等都是以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风尚为基础,建立在诸如宗教、王权、风俗、实用和唯美等艺术形态上,产生出各具特色的装饰绘画风格。装饰绘画在我国的传统宗教壁画艺术、民间艺术、器物装饰中,因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同样表现得丰富多彩,不同时期的风格图式体现出人们对装饰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现代装饰绘画受现代文化审美思潮、艺术观念影响,并在与科技结合中不断创新,它不仅有相对独立的专业艺术性,同时又渗透到现代设计的不同领域,共同组成了一个难以分割的艺术系统,凸显出它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装饰语义在形式语言追求方面更强调艺术的个性与多元化表现,把精神内涵与个人风格放在首位,把越来越丰富、纷繁的世界万物归纳起来,应用在不同设计形式美中,如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动漫设计等。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装饰语义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在了解、借鉴中外装饰艺术史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想,通过对装饰语义的学习帮助学生打开创造、想象之门,为他们将来从事专业设计培养良好的造型能力与审美素养。本人在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十几年中,对装饰教学方面有所积淀与思考,深感装饰教育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不懈的尝试和探索...

暂无课件

暂无样章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1 第1章 装饰语义基础 1 1.1 装饰语义的概念和作用 1 1.1.1 装饰语义的概念 2 1.1.2 装饰语义的作用 2 1.2 装饰语义的特征和特性 2 1.2.1 装饰语义的特征 4 1.2.2 装饰语义的特性 7 1.3 装饰语义的界定方法 8 1.3.1 装饰语义的界定 8 1.3.2 装饰语义的分类 12 1.4 装饰语义的设计程序 12 1.5 装饰语义的基础训练 12 1.5.1 名师作品赏析 16 1.5.2 基础课题训练 23 第2章 装饰语义创意 23 2.1 创意造型发想 23 2.1.1 创意元素与设计 26 2.1.2 变化方式与设计 31 2.2 个性符号设定 31 2.2.1 个性符号的形成 33 2.2.2 个性符号的表达 38 2.3 空间形态实验 38 2.3.1 空间与构图的关系 42 2.3.2 空间的设计表达 43 2.4 属性转换架构 43 2.4.1 属性转换的思维 44 2.4.2 属性转换的表达 45 2.5 装饰语义的创意训练 45 2.5.1 名师作品赏析 47 2.5.2 专业课题训练 63 第3章 装饰语义风格 63 3.1 风格传承与引导 63 3.1.1 风格传承的理念与意义 64 3.1.2 风格引导的价值与内涵 65 3.2 风格嫁接与拓展 65 3.2.1 风格嫁接的语义 66 3.2.2 风格嫁接的拓展 66 3.3 风格审美与处理 66 3.3.1 风格审美的特点 69 3.3.2 风格审美的处理 69 3.4 风格信息与视觉 69 3.4.1 风格信息的构成 70 3.4.2 视觉信息的传...
近年来各大艺术院校开始设立“装饰语义”这门课程,急需系统而具创意思维的教材。这本《装饰语义》教材不仅体现了设计思维的创新,同时注重设计与生活应用的紧密结合,正是适时之需。本书定位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此外,对于装饰专业人员和设计公司的从业人员,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