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24元
印次:1-1
ISBN:9787302136699
出版日期:2006.09.01
印刷日期:2006.09.06
图书责编:方洁
图书分类:零售
介本书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和科学政策等多维视角,系统考察了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历史演变。明确提出“实践建构论”的科学观,分析了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内涵和动态结构,科学知识生产方式演变的动力机制和发展阶段。具体考察了不同发展阶段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其演进历程,研究了科学体制化和职业化的内在机制,探讨了当代科学与政府、企业与大学的新型关系,揭示了当代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的动力与总体趋势,以及当代科学共同体及其行为规范的变化。 读者对象 本书可供科学技术哲学及相关领域学者参考,同时也可作为科学技术哲学及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第一章引言:论题的提出与本书的任务1
一、 论题的提出及其意义1
二、 对几种研究视角的分析5
(一) 对哲学认识论研究视角的评析6
(二) 对科学社会学研究视角的评析8
(三) 研究视角的融合及其新进展16
三、 唯物史观与科学知识生产22
(一)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分析23
(二) 唯物史观对科学社会学的深刻影响30
(三) 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待深化的研究35
四、 一种“实践建构论”的科学观39
(一) 科学的实践性与理智主义的局限性40
(二) 科学的建构性与社会建构论的局限性44
(三) “实践建构论”与理解科学的新视野49
五、 本书的任务与结构安排53
第二章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理论分析57
一、 科学知识与科学知识生产57
(一) 科学知识及其理解维度57
(二) 作为生产性活动的科学61
(三) 作为生产性制度的科学66
二、 科学知识生产的基本特点72
(一) 创造性与规范性72
(二) 整体不确定性与部分可设计性74
(三) 个体性与社会性77
(四) 自主性与依存性79
(五)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83
三、 生产方式的内涵及其属性86
(一) 生产方式的内涵87
(二) 生产方式的属性93
四、 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系统结构97
(一) 行为主体及其互动98
(二) 认知模式及其转变102
(三) 技术要素及其意义107
(四) 组织形式及其根据112
(五) 制度安排及其功能117
(六) 要素间的相互关联123
五、 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的动力机制128
(一...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