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24元
印次:1-1
ISBN:9787302100584
出版日期:2005.02.01
印刷日期:2005.01.31
图书责编:周菁
图书分类:零售
现代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进步与繁荣,又给文明世界带来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技术问题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转型时期,在发展市场经济、转向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如何尽力减轻或避免发达国家在现代性运动中所导致的技术问题,是中国未来发展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本书对现代技术进行了病理学考问,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追思技术问题、技术与现代性、技术与人类未来。第一部分借用社会病理学的学术资源对技术问题进行了科学划界,从历史的纵向维度详细梳理了技术问题从边缘到中心的凸现历程,全方位透视了技术问题在当代的症候表型。第二部分从技术自身的内在逻辑发展、技术中隐藏的内在逻辑冲突与技术的外部文化境遇等方面对技术问题何以生成进行了解释性研究。第三部分对技术问题之解决提出了初步构架,深度解读了马克思技术手稿,展望了人类的美好未来。 本书主要面向涉猎哲学、社会学领域研究之读者及其他关注人类命运之人士。
序 这是一本系统论述现代技术问题的学术专著。作者胸怀大局,分析入微,旁征博引又多有创见,呈献给我们的是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技术问题是时代的重大课题。当今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技术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根据摩尔定律,电脑的功能平均每18个月就翻一番。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有了技术,神话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生存方式是技术生存。技术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创造了一个新的物质世界,又提出了种种社会问题,甚至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所以,技术问题就日益突出。我们处于什么困境?出路在哪里?这是本书的主题。 技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技术的矛盾源于人的矛盾,包括人与自然的矛盾。人必须服从自然,因为人是一种动物;人又必须超越自然,因为人不是一般的动物。超越了自然又必须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应当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进行。 技术是人类超越自然的手段。技术的功能是物化。技术具有自然属性,技术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技术物(人造物)是自然界不可自发生成的物。为什么?因为技术物的制造过程,常同自然物的“正常进程”相反。所以技术所引起的自然物的变化,实质上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非自然运动”,它常会破坏生态平衡,使自然“非自然化”。 技术具有社会属性,是人类谋利的工具。技术的价值是通过技术物实现的。技术提高的是物性,而不是人性;提高的是物的功能,而不是人自身的功能。技术使人类成为巨人,又可以把人改造成“非人”。技术活动实质上是人进行的“非人性”的活动,它会使人性扭曲,使人“物化”,即“非人化”。 所以,技术就是矛盾,是自然与非自然的对立统...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时代背景
(一) 充满问题的世界
(二) 技术问题的凸现
二、 学术背景
(一) 技术研究的历史性缺席
(二) 哲学研究中的“技术转向”
(三) 技术问题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 本书的目的、方法与贡献
第一部分 追思技术问题
第二章 社会病理学:“技术问题”的一种可能界划
一、 基本概念界定
(一) 科学、技术:“和”与“分”
(二) 科学、技术:“异”与“同”
(三) 技术是什么
二、 社会病理学:“技术问题”的一种可能界划
(一) 导论
(二) 社会病理学与“技术问题”
(三) “技术问题”是什么
第三章 现代技术问题:从边缘到中心
一、 技术问题的初步显露
二、 技术问题的思辨性追问
三、 技术问题的多维度批判
(一) 技术问题的社会文化批判
(二) 技术问题的人文主义批判
(三) 技术问题的生态学批判
四、 技术问题:从边缘到中心
五、 后现代思潮与技术问题
(一) 后现代:是思潮不是主义
(二) 后现代思潮对技术问题的反思与冲击
(三) 正确看待后现代思潮
第四章 多维视野中的技术问题
一、 导论
二、 自然视野中的技术问题
(一) “人工自然”:技术化的自然
(二) 自然视野中的技术问题
三、 社会视野中的技术问题
(一) 现代社会:“技术化的社会”
(二) 社会视野中的技术问题
四、 文化视野中的技术问题
(一) 两类文化审视
(二) 文化视野中的技术问题
第二部分 技术与现代性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