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法律惩罚的正当性依据是个相当繁奥的哲理问题,本书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首先对报应主义、功利主义等传统惩罚理论进行了描述和批判,接着对法律惩罚的社会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法律惩罚的心理基础,并对法律惩罚的主体、客体、根据和内容进行阐释。最后,对法律惩罚的基本原则及其逻辑关系、法律宽恕的正当性及其局限等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该书的研究成果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阅读,也适用于对哲学、社会学、法学有兴趣的一般读者。

王立峰,1969年生,山东东营人,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法院工作,现任教于中央党校政法部。著有《惩罚的哲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政治与道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人权的政治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在《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政法论坛》、《战略与管理》等发表论文多篇。研究领域为法律哲学、政治哲学和人权理论。�

本书初版于2006年,迄今七年。出版以来,得到许多朋友的鼓励,其中有肯定,也有批评和商榷。我自知,这本书的问题不少,需要我做出进一步的努力,逐渐完善。也深知,人类的惩罚实践仍然颇具挑战性,惩罚的哲学依然是一个开放的命题。在过去的七年中,不论是学校惩罚、家庭惩罚、惩罚性赔偿还是刑事惩罚及减刑赦免问题,一直备受中国社会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错案频发,如何防范错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司法实践课题。也正是由于此,我对惩罚问题一直断断续续有一些思考,其中一些形成了文字,先后在《政法论坛》、《清华法治论衡》、《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杂志上发表。 《惩罚的哲理》第二版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增加了第九章,即“惩罚的政治正当性”。增加这一章的想法是,本书初版第六章在论及国家惩罚权利的正当性时,认为国家惩罚权利的正当性不仅在于正义原则,也在于民主原则。但当时并没有来得及就此问题做出深入的思考。的确,法律惩罚问题不仅是一个道德哲学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在当今民主社会,面对死刑存废、酒驾入罪等存有争议的惩罚议题,诸多道德学说站在各自立场,各执一词,难以形成共识。如何就惩罚议题达成社会共识,建构良好社会秩序,这恰恰是政治哲学应该关心的问题。因此,在惩罚的道德证成之外,有必要开辟惩罚的政治证成道路。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政治正当性的论证,死刑是应该予以废除的,这与本书第六章强调死刑的合理性观点似乎自相矛盾。但仔细想来,道德证成与政治证成在不同的逻辑层面上展开,结论自然不同。希望这一章不是画蛇添足。另外,在本书再版之际,我对本书初版的一些细节做了修订,在书中数处,修改了一些言语措辞,以更加清晰的方式来表达观点...

暂无课件

暂无样章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引论1

一、 问题及其意义1

二、 法律惩罚的界定6

三、 论证方法和研究思路26

四、 本书基本框架31

第一章惩罚正当性的功利主义论证36

一、 行为功利主义:边沁的进路39

二、 规则功利主义:罗尔斯的尝试57

三、 小结74

第二章惩罚正当性的报应主义论证75

一、 康德的惩罚理论77

二、 黑格尔的惩罚理论91

三、 对报应主义惩罚理论的批评96

第三章对惩罚正当性的怀疑:批判进路102

一、 文学描述102

二、 美德理论106

三、 马克思的惩罚观109

第四章惩罚的社会必要性120

一、 保障安全121

二、 维护社会团结:涂尔干论惩罚128

第五章惩罚的心理基础143

一、 惩罚论证的情感脉络143

二、 情感的意义155

三、 愤恨的内涵161

四、 愤恨的正当性167

第六章惩罚的要素:客体、根据、内容和主体174

一、 惩罚的客体175

二、 惩罚的根据182

三、 惩罚的内容192

四、 惩罚的主体200

五、 对未遂犯的惩罚为什么要轻于对既遂犯的惩罚211

第七章惩罚的基本原则221

一、 原则的意义及其正当性判断221

二、 责任与惩罚正当性的证明224

三、 公正原则234

四、 人道原则245

五、 功利原则258

六、 三大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265

第八章对正义的超越:宽恕274

一、 宽恕的含义274

二、 宽恕的分类277

三、 宽恕的主体285

四、 宽恕的正当性和必要性288

五、 宽恕与重刑296

六、 追诉时效制度的分析301

第九章惩罚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