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余凌云
定价:109元
印次:3-5
ISBN:9787302533016
出版日期:2019.08.01
印刷日期:2022.11.01
图书责编:朱玉霞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是余凌云编著的《行政法讲义》第3版,以专题样式,对传统行政法体系做了结构性调整;力求在着力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理论的创新: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细微解构,尽量贴近与回应我国行政法实践需求,解决行政法理论对实践的失语。全书共分十四讲,包括公共行政与行政法,行政法学的总论与分论,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主体理论变革与第三部门的勃兴,行政自由裁量及其控制,指南、手册、裁量基准与执法规范化,行政调查,行政行为理论,非强制行政手段,行政上实效性确保手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问责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余凌云,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警察法学。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二十一世纪之初,一些行政法学者便呼唤“新行政法”,但似乎没有掀起太大的理论争鸣。十年之后,近来又大有卷土重来之势。这次能产生多大冲击,取得怎样进展,还有待观察。但我始终认为,行政法的发展方向应当是更加本土化。 从清末民初的“取法东瀛”,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法复兴,我们经历了上百年的“西法东渐”洗礼。我们曾经如饥似渴地学习、移植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经验,不问西东。在学术上,似乎不谈谈韦伯、施密特,就觉得没底气。在理论上,混杂着德日、英美的术语与学说,交流起来也各说各话。 但是,与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法相比,大陆近年来最大的进步,就是我们开始从盲目地崇拜中觉醒,也越来越关注中国自己的本土化问题。不轻信、也不轻易采用西方理论对中国问题进行解构。我们更加关注中国实践,更多地去研究法院判案,不断摸索本土化的实现法治的路径,走上了自我更新、自我造血的路途。当然,这绝不是“闭关锁国”、闭门造车,而是以更加开放的自信心态,潜心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修葺本书时,这也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 余凌云 2019年初春于明理
第一节概述
一、 界定公共行政范畴的意义
二、 什么是公共行政?
三、 什么是行政法?
四、 行政法的特征
第二节公共行政变迁之下的行政法
一、 不断变迁的公共行政
二、 行政学对教科书的影响
三、 行政法学研究述评中的回应
四、 初步的结论
第三节行政法渊源
一、 什么是行政法渊源?
二、 成文法源与不成文法源
三、 软法
四、 法源位阶与适用顺序
五、 民法原理在行政法上的援用
第四节行政法的支架性结构
一、 粗略的对称
二、 功能上的双向流动
三、 有何意义?
第五节行政法的基础理论
一、 理论兴起的背景
二、 为人民服务论、人民政府论、服务论
三、 公共利益本位论
四、 新控权论
五、 平衡论
六、 英国的类似讨论
第六节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史
一、 起步于清末
二、 初定于民国
三、 变迁于新中国成立之后
第二章行政法学的总论与分论
第一节概述
一、 概念
二、 分论的划分
三、 分论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总论与分论的关系
一、 从单向到双向
二、 微观层面的自成体系
第三节努力张扬个性的部门行政法
一、 警惕两种研究偏向
二、 部门行政法缘何难以研究?
三、 努力体现特性的研究进路
第三章行政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概述
一、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涵义
二、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