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2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24956
出版日期:2016.03.01
印刷日期:2016.03.17
图书责编:杨帆
图书分类:教材
实践教学是巩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课程属于专业教育课程,授课对象为掌握一定网络安全技术原理、密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学生。本实验课程的开设对于锻炼学生的网络安全综合保障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应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有重要影响。 网络安全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访问控制、加密与鉴别7个方面。本书按照该原则组织实验项目。
蒲晓川 男 作者长期担任《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主任教师并一直从事软件开发,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方向研究,并熟悉物流相关技术,熟悉LINUX等各类系统:有思科网络工程师验证!(CCNA),熟悉信息系统,分析并开发了遵义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教务处部门网站系统、毕业及学位审核系统等。发表《Network security experiment teaching exploration》等 EI 2篇 北大核心1篇 普通期刊6篇等,并承担省市科研课题2项。
本实验课程属于专业教育课程,授课对象为掌握一定网络安全技术原理、密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学生。本实验课程的开设对于锻炼学生的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应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有重要影响。 在完成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后,应能够达到了解信息安全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了解信息安全的实体安全和运行安全,掌握和运用基本的信息安全技术,能够综合分析信息安全事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做好信息安全保障等要求。 信息安全的研究范畴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按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GA 163—1997)”,信息安全产品分为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3个方面。其中,实体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3个方面;运行安全包括风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4个方面;信息安全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访问控制、加密与鉴别7个方面。本书就是按照这个原则组织实验项目的。 本实验课程的前期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技术、反病毒技术、网络攻防对抗实验、军事理论与信息对抗等。 本书由蒲晓川确定研究内容和整体结构,其中,3.1节、3.9节由成爱民编写,其他章节由蒲晓川编写。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本书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望广大师生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2月
1.1课程简介/1
1.2实验类型/2第2章实验要求/4
2.1实验过程要求/4
2.2考核及评分标准/4第3章实验内容/5
3.1数据恢复/5
3.1.1实验类型/5
3.1.2实验目的/5
3.1.3题目描述/5
3.1.4实验要求/5
3.1.5相关知识/5
3.1.6实验设备/8
3.1.7实验步骤/8
3.1.8实验思考/12
3.2操作系统安全评估与检测/14
3.2.1实验类型/14
3.2.2实验目的/14
3.2.3题目描述/14
3.2.4实验要求/14
3.2.5相关知识/14
3.2.6实验设备/15
3.2.7实验步骤/16
3.2.8实验思考/24
3.3数据加密与鉴别/24
3.3.1实验类型/24
3.3.2实验目的/24
3.3.3题目描述/25
3.3.4实验要求/25
3.3.5相关知识/25
3.3.6实验设备/27
3.3.7实验步骤/27
3.3.8实验思考/30
3.4数据库系统安全/30
3.4.1实验类型/30
3.4.2实验目的/30
3.4.3题目描述/30
3.4.4实验要求/31
3.4.5相关知识/31
3.4.6实验设备/32
3.4.7实验步骤/32
3.4.8实验思考/41
3.5网络安全通信/41
3.5.1实验类型/41
3.5.2实验目的/41
3.5.3题目描述/41
3.5.4实验要求/42
3.5.5相关知识/42
3.5.6实验设备/43
3.5.7实验步骤/43
3.5.8实验思考/5...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