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序言1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情

境之中,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案例教学通过分

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案例结论或

案例原理,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储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条,国家鼓励、支持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

究、开发和应用,促进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

高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基于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内容,本课题组设计了新型教学模

式,以加强对海洋环境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海洋生态环境案例教学是新型教学模式的一大实践,只通过课本的理论教学难以达到培

养科研人才的目的,需要借助实践案例引导教学。海洋生态环境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形

态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其理性之上升华而成的价值理性,是实践智慧的结晶。通过

丰富的现实案例及其影响力能更加生动地表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从而使学生能够独

立思考,在潜意识内产生相对高度的价值观,也就是学习人员的深度学习及参与配合,“学

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本书通过案例分析,针对同一问题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

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

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创新发展,达到产教结合。该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模式上从主客体模式向主体间性模式转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将多元背

景的案例组合在一起,为案例讨论中不同的事件、信息、知识、观点的交流和互动奠定了基

础,由于学习者面对的是生动有趣的多元案例,因此对课堂的兴趣度极高,他们从被“投喂”

到参与制作,形成截然相反的效果,实现了对客观印象中“主体”“客体”认知框架的超越,

帮助学生从被动走向自觉。

二是讲授方法上提倡场景叙事法。教学案例丰富多样,按照叙事的风格,通过相关案

例的影视、图像或者新闻的辅助,生动地将学习者带入案例。利用案例的真实性,引发学习

者的共鸣和情感联结。

三是案例选择上挑选与教学目标相恰的教学案例。本案例集的案例大多是国内外前沿的案例,涵盖了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多个方面。案例的贴切度和课堂参与程度及通过案例讨论得到的启发,通常是成正比的;海洋生态环境案例考虑“学”的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性(学生的能力、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构成),在海洋生态环境案例集中选取了与他们的背景及

国情时事相关的题材,从而形成了较好的课堂反响,达到了升华课堂的目的。

四是通过案例教学引发实践智慧,实现产教结合。中国古老的工匠精神恰恰是实践智慧的体现。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学习者通过案例教学引发的精神层面的升华

(精益、专注、创新),并结合本身的知识储备达到“知行合一”。学习者因此能够勇于探索,拥有发现真问题、解决大难题、定义新命题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业、产业及社会实践中去。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案例集正式纳入教学后,青年教师也可以参考本书,开展高质量教学工作;还可以开展相关领域案例教学研讨,加快形成一批新型的高、精、专教育资源。相信本案例集的出版,以及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一定有助于“海洋生态环保”理念的推广,让海洋生态环保教育成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特色。

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