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职教20 条”) 提出在职业院校和应用
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 试点工作,这是我国在双
证书基础上进行证书制度建设的重要探索,它在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
临着巨大的挑战。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双证书制度之所以没有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技能考
试的质量问题,即技能评价的预测效度不高,没有反映对人才的真实要求,导致最终没
有被社会认可。从公布的资料看,目前大家对技能评价的理解很模糊。要想保证“1+X”
制度成功实施,就必须保证技能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即同时反映“人才的发展性”和“职
业规范性”双重目标的要求。按照“职教20 条”的规定,“X”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
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这意味着传统“技能”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即
扩大到了“能力”层面,这是“1+X”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最大的技术性困难。
本书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 年优先关注课题“‘1+X’证书制度建
设中技能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编号BDEA2020009)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开
发基于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技能考试与职业能力测评相互补充的、反映综合能
力评价要求的、具有高预测效度的综合性技能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案,为“1+X”制度实
施提供方法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利用以上评价模型开发技能评价方案并试点实施,为技
能评价组织设计和实施高质量(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技能评价提供实操性的工具和
实践经验。
本课题针对国家职业教育工作重点展开研究,不仅关注具体工具的开发,还着眼于
制度建设,具有政策性、相关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一方面,课题从科学性和机制建设
角度审视技术技能型人才评价的技术性障碍,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资格研究和教
育技术等多学科理论展开研究;另一方面,课题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特别是具有“领
Zjjzw.indd 7
2024/8/19 14:02:07
职业技能评价方法研究
VIII
域”特色的研究方法(如典型实验法等),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为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本书的内容包括:①提高技能考试和能力测评对工作绩效预测效度的理论研究;
②技能考试方案开发,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能力测评自动评分等方面的探讨;③情境性
技能考试题目的开发与评价实验;④技能评价技术指导文件(草案)的编写与开发。全
书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部分。“理论研究”部分包括两章:第一章“职业
教育的学业评价”对职业教育学业评价、职业技能考试及职业能力测评进行概述;第二
章“有关职业技能/ 能力评价的理论研究”讨论了职业技能/ 能力的概念,梳理了职业
技能/ 能力评价研究进程及世界技能大赛和部分发达国家技能考核方案的经验,并展望
现代信息技术对技能评价的影响。“实证研究”部分包括四章:第三章“X 技能等级证书
考试元评价”聚焦X 职业技能评价方法的质量,对职业技能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开展元评
价,并对元评价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技能评价方式比较研究——以养老服务为例”
对我国目前两种主流技能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检验不同评价方法对被试未来的工作
绩效水平的预测效度;第五章“COMET 职业能力测评实践案例”报告了本课题开展的
COMET 职业能力测评,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成长特点及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和作
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第六章为课题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指南(建议稿)”。
本书是课题组集体研究的成果,全书由课题组成员共同撰写。第一章、第二章(除
第五节外)、第六章由课题组成员共同执笔;第二章第五节由北京师范大学余越凡执笔;
第三章由中国消防救援学院黄方慧执笔;第四章由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孙钰林执笔;
第五章由浙江科技学院高帆执笔;全书由北京师范大学赵志群统稿。一些重要的课题成
员,如张宏疆、魏巴德、邓青、何勇、陆胜洁、张志新、王萌、盛鸿宇、刘云波、庄榕
霞、李敏等,尽管没有具体撰写某一章节,但是为课题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做出了大量卓
有成效的工作。课题研究得到了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
司、亲子猫(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瑞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企学研
教育科技研究院在相关政策和典型实验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作者
2023 年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