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愿意用一年青春的时光,换取一生的留恋向往;愿意奔向心仪的讲堂,点
亮故乡未来的希望……与你西行,行健自强,追求卓越再起航”,这是清华大学
研究生支教团团歌中的歌词,也是一届又一届志愿者扎根基层,挥洒汗水、传递
希望的生动写照。
自1998年起,清华大学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号召,连续组建25届研究生支
教团,前往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山西、河南、河北、湖南、陕西、云南等
地区接力教育帮扶,服务时间累计超90万小时,覆盖人数超过2.7万。历届志
愿者始终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坚持“做有温度的教育,做
有力度的公益”的理念,为中西部地区教育、经济与社会的建设发展贡献青春力
量,也在服务与奉献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成才报国的人生方向。
本书于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由历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进行汇编,全
书分为“育人”“行健”“成长”“日志”“回首”5章,共收录63篇稿件。其中
既有志愿者支教时的真情实感,又有多年后的追忆芳华;既有国情民情的深刻认
识,也不乏点滴生活的真实记录。或许说不上斐然成章,却是一代代志愿者最真
实的体悟,更是支教团成立25载的记录。
人民教师是一个光荣且神圣的职业。多年来,志愿者们坚持把当好一名人民
老师作为首要职责,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在课堂上挥汗讲授,在深夜里伏案备
课,倾力助力基层教育发展。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等形式,努力帮助
学生提高成绩,以期未来进入理想的学校;另一方面,志愿者也意识到立德树人
更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积极发挥榜样激励作用,为学生打开通往外面
世界的一扇新窗,传递爱国奉献、勤奋拼搏、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全
面成长成才。一年的无私奉献,体现了志愿者对于社会的热爱,也展现了清华人
的责任和担当。
与你西行
——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纪念文集
IV
支教也是志愿者深入当地实践调研、了解国情民情的重要机会。志愿者们用
一年时间在基层县域工作,积极寻访当地文化,开展公益服务,融入当地生活。
他们行走在田间地头开展调研,走街串巷与老乡促膝交流,走村入户探访学生家
庭,原原本本地了解中国社会,原汁原味地理解中国国情。这样特别的经历帮助
志愿者们在实践中培养了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也潜移默化形成了扎根人民、
奉献国家的人生志向。
研究生支教团是清华大学一项重要的因材施教计划,在成长的重要阶段上完
“学术大学”再上“社会大学”,于志愿者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经历一年支
教和社会历练,再回到校园的志愿者总是展现出不一样的精神风貌。可以看出,
支教这一“社会大学”的洗礼也带给志愿者们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他们社会阅历
广泛增加,思想发展更为成熟,能力素质显著提升,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选择因而
也产生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清华大学党委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教团成员的成长发展,将“价值塑造、能
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贯穿选拔、培训、服务和后续培养的全
过程,指导建立了“一年完整周期培训、一年在地支教服务、至少一年重要岗位
锻炼”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少志愿者在返校入学后担任“双肩挑”学生政治辅导
员,在毕业后选择前往基层或重点行业工作,用选择和行动体现了研究生支教团
的育人实效。
一年的时间不长,一个寒暑,一个春秋;一年的时间不短,专注教育事业,
点燃希望梦想。志愿者的事迹多次被《新闻联播》节目及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
也取得诸多荣誉。201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获评“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
体”称号;2018年,获评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
织;2020年,青海湟中分队获评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这不仅是对
于过往志愿者们在讲台上挥洒汗水、传递理想的认可,更是对未来心怀教育梦想、
热爱公益奉献后来者们的激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考察清华大学时曾深情寄语:“广大青年要肩负
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
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党委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做好
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一是围绕国家战略,深刻领会当前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服
序言
V
务支教地发展,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教育强国;二是围绕“培养
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继续组织志愿者深入基层实
践调研,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情怀;三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
强资源匹配,完善志愿者培养体系,深化育人实效。希望后继者能够不断树立坚
定理想,心怀“国之大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
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也希望手捧此书的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一代代青年投身中
西部的青春热血,并从中看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祝愿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
者能够传承进取、再创辉煌!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过勇
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