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财经听译》, 顾名思义, 关注的是针对财经文本“听(listen)”与“译

(translate)”。“听”是将语音信号转化为语言单位的过程,“译”通常指

不同形式的语言转化,包括语内转化(如:paraphrase和summary)以及语

际转化(如各种形式的translation和interpretation)。“译”中的interpretation

还可表“阐释”,指代个人对文本内容的意见与看法:对于同样的文本,不

同文化背景和知识背景的听者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由此可见:(1)

“听译”中“译”的内涵要大于听力理解中的“理解(comprehension)”;

(2)各种各样的“译”是伴随着“听”的自然行为,是听力任务真实

性的重要构件。之所以选择财经文本作为听译的对象主要是因为作

为媒体报道重要组成部分的财经新闻背后,隐藏着系统的财经内容知

识,而内容知识的掌握是听力理解的先决条件之一。

基于上述两点认知,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取代传统的听力理解教

程,为进阶的口笔译学习奠定语言理解、翻译认知以及内容知识的基

础。与传统的听力理解教程相比,《财经听译》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有

所展延和创新。

在理论层面,这本教材突出了“听译促学”和“听译结合”的理

念。首先,听译促学。人们很少为了“听”而“听”,听总是伴随着

一定的目的,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信息”,从而

“获得成长”。促进听者成长的信息不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碎片

化信息,而是不会随时间变化的“内容知识”。内容知识,不仅为听

和译提供了认知基础,而且为“听译”学习提供了动机:学生在完成

真实的语言任务同时获得真实的“内容知识”。简言之,本教材不仅

致力于帮助学生提高听和译的能力,而且致力于帮助学生通过听和译

ii

财经听译

LISTENING TO FINANCIAL AND ECONOMIC NEWS FOR TRANSLATION PURPOSE

的任务习得相关内容知识。其次,听译结合。“听”与“译”的结合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译”而听的认知过程不同于一般的

听力理解过程,而这种为“译”而听的能力是将英语类专业学生和非

英语类专业学生区别开来的重要方面;(2)为译而“听”不仅培养了“译”

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听”的动机(motivation)和“听”的专注度

(engagement);(3)“译”作为听的“结果”,为不可视的、无形的听力

过程,提供了可视的有形产品。教师可以这种有形的“译”的产品为

基础,结合课堂提问,发现学生在“听”和“译”的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提供相应的反馈,将形成性评价落到实处。

在实践层面,本教材在文本选择和任务设计上均有所创新。在文

本选择上,本教材将财经新闻中最常出现的几大主题(个人理财、税

务、货币、银行)定为四个单元的主题。每个单元选择相关主题的真

实听力文本五篇。每篇文本的选择力图做到听力知识、翻译知识和内

容知识并重,以期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不仅听与译的能力有

所提升,而且能获得听与译所需的专业内容知识。在任务开发上,除

多项选择(目的是为学生参加听力测试做准备)外,其余所有听前、

听中以及听后任务均为为“译”展开或具有“译”的性质的输出型

任务(如discussion, report, summary, dictation, paraphrase, interpretation,

translation, self-reflection writing等)。这些任务不仅忠实地再现了听译

活动的完整过程,而且要求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和技能,为学生发展和师生课堂互动提供了丰富的抓手。

《财经听译》希望通过上述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创新为听与译的学习

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提升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

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教材必有局限、不足之处。对此,希望同

行教师批评指正,促进编者学习成长。诚谢!

黄剑

2019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