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是隐藏在设计大厦下面的基石,是属于平时见不到它的存在,却又时时在设计活动中发挥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平面构成所研究的点、线、面、肌理、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内容,是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的基本元素。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主
要集中在对美感的体验和对形态的认知等方面,它不受具体的功能、工艺或材料等因素的限制,是一种较为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对形态元素进行抽象或具象、有序或无序的研究和探讨。
我们今天能够进行平面构成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感激包豪斯作出的贡献。包豪斯“创造了当今工业设计的模式,并且为此制订了标准;它是现代建筑的助产士;它改变了一切东西的模样,从你现在正坐在上面的椅子,一直到你正在读的书”。
这段话是对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的最大称赞和肯定。包豪斯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它的初步课程的开设。在包豪斯,初步课程(即基础课程)与作坊训练(实训课程)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两大基本支柱。初步课程主要以图形、色彩和材料研究三门课程为主,这便是今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的雏形。包豪斯策划开设这些初步课程的首要目的在于,要把每个学生内心沉睡的创造潜能都释放出来。“包豪斯的初步课程之所以能够超乎群伦,不是因为它的理论教学量大质高,而是因为它运用了严格的理性思考,对视觉体验以及艺术创造性本质进行着检验。”[2] 这一论述说出
了问题的关键:“三大构成”课程在设计教学体系当中,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它能够揭示艺术创造的本质,并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较为严格的理性和感性思考。今天的“三大构成”课程尽管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和变革,但它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教育宗旨,以及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对造型元素进行理性思考的教学原则并没有改变,也不应该改变。需要改变的应该是那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理论,因为、包豪斯毕竟是早期工业社会的产物,追求以少胜多的简约主义,抛弃传统艺术和装饰风格,注重功能决定形式等主张,可以顺应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需要,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多重需要。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提倡多元化设计,多种形式共存。在设计方面,简约是美,丰富也是美;单纯是美,装饰也是美;复古是美,新潮也是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电脑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世界进入信息化社会。现代工艺技术和各种新型材料不断出现,工业设计可以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追求更多的形式美感和巧妙的创意构思,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和物质需求。因此,平面构成的教学除了在内容和理论方面要不断修正和调整之外,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也要不断地更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