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套《高等学校计算机系列教材》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的姊妹篇。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出版以来,多次获得国家和部级奖项。我们经常收到一些师生热情洋溢的来信,强烈感受到他们对新的知识与教育模式的渴求,同时也感受到广大师生对清华大学计算学科教学工作的关注和信任。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院校对于计算学科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体现在:理论课时的压缩、实践能力的要求提高,以及学科教育与行业需求的不断结合。根据这些发展趋势,清华大学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总结了他们几十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有针对性地编写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系列教材》。这套教材的特点体现在:

1. 课程内容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适时的修订更新,并且明确了教学基本要求,区分应该熟练掌握和只需一般了解的内容。

2. 强调加强基础理论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为进一步的实践教学既提供了基础知识,又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另外,本套丛书同时出版了相关辅导用书,并为教师免费提供电子课件,便于师生的教学使用。

清华大学计算学科坚持推行具有启发性的、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中就可以体会到这些艰辛的探索历程,希望作为姊妹篇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系列教材》也能得到师生的认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前言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一书是为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及专升本学生专门编写的教材。

应用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的又一场革命。21世纪将是信息化社会,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多媒体技术及其产品是当今世界计算机产业发展的新领域。为适应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1992年清华大学首次为全校研究生开设“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选修课,当时我们编写了一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该选修课的教材,1993年5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从1997年开始我们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开设了“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选修课。由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深感原来教材内容有些陈旧,想把近几年讲课增补的内容及近几年的科研成果编写到新教材中。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教材编写从研究、开发和应用的角度出发,并按照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从理论上重视培养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与实用性方面,加强实验和实用性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共分7章,第1章概述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关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章和第3章介绍了音频视频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技术;第4章较详细地讲述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及现行编码的国际标准;第5章讲述了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结构;第6章讲述了超文本和超媒体问题;第7章介绍了多媒体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制作、多媒体会议系统、多媒体数据库和基于内容检索。

为了适应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学习的特点,在每一章开头编写了该章的要点,在每一章的最后编写了该章小结和习题。为了使同学学习方便,我们又编写了一本自学辅导和实验教材,即《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辅导与实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辅导与实验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章辅导材料,每章内容有本章要点、重点与难点内容分析、本章小结、例题详析和习题。在重点与难点内容分析中,对各章的重点和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例题详析”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分析讨论,“习题”部分编制了大量各种类型的习题。在附录部分给出了各章习题的解答过程和参考答案。第二部分是实验内容,列出了每个实验的名称、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实验预备知识、实验的内容和步骤、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思考题。在实验附录部分给出了实验思考题的解答过程和参考答案。

本教材由钟玉琢、沈洪、冼伟铨、田淑珍编写,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蔡连红、李树青、史元春、王艺梅及梁其程等。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不少国内同行编写的多媒体计算机教材,还有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论文及科研成果报告。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新的文献资料我们搜集得还不完整。限于作者水平,书中不足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作者所在单位及其研究组其他成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钟玉琢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