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78元
印次:2-1
ISBN:9787302177357
出版日期:2008.10.01
印刷日期:2008.09.22
图书责编:张占奎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的理论及应用,在全面总结该领域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作者从事自然科学交叉重点基金、 "973”计划和杰出青年基金等有关项目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全书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非线性最优控制理论若干基本概念;单输入单输出与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最优控制系统设计原理;非线性鲁棒控制系统设计原理;电力系统建模方法和非线性数学模型;非线性最优/鲁棒控制设计原理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大型发电机组非线性最优励磁和非线性鲁棒励磁控制、汽门开度非线性最优控制、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水门开度非线性鲁棒控制、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中直流输电系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超导储能设备非线性鲁棒控制、静止无功功率补偿系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等的数学模型、设计方法、控制策略及实施方案。 本书注重物理概念,理论与实际并重,把现代非线性控制理论与工程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供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作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自动控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科学出版社,1993)一书出版迄今已有15年之久,在此期间现代控制理论、方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又有了重大发展。同时,随着现代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和复杂程度的日益增高,电网安全稳定问题亦日益突出,这就使得研究和发展新一代电力系统安全控制理论和技术愈发迫切和重要。本书的再版即缘于该背景。 毋庸置疑,所有电力系统,皆以动态安全和稳定运行为其第一要务,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应使系统处于经济运行状态,最大可能地降耗节能。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滞后于电力系统本身规模和复杂度的增大,十多年来国内外各大电力系统在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均存在严重的问题,均发生过灾难性的停电事故,其中尤以2003年美加“8·14”大停电以及2008年春发生在我国的南方冰灾事故最为典型。这些大停电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惨重。因此,提高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或者更确切地说,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特别是暂态稳定性,就成为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坚定了我们这样一个信念:采用先进的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即是在非线性控制理论和电力系统工程实践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力求以具有一般常微分方程和一般近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的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将非线性控制领域中与工程应用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成果及精华介绍给他们并使之便于应用。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论述深入浅出,竭力避免过分地数学化,避免那些只有数学工作者才感兴趣的严格证明;但同时,又要使读者准确地理解与掌握...
1.1 引言1
1.2 控制理论发展概述3
1.3 线性控制系统与非线性控制系统11
1.4 非线性系统近似线性化设计方法及其局限性14
1.5 非线性系统稳定与不稳定平衡点17
1.6 非线性系统的混沌现象与电力系统非线性振荡19
第2章 非线性最优控制若干基本概念24
2.1 引言24
2.2 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学描述25
2.3 非线性系统的坐标变换26
2.3.1 坐标变换的一般概念26
2.3.2 线性系统坐标变换27
2.3.3 非线性坐标变换与微分同胚28
2.3.4 映射29
2.3.5 局部微分同胚29
2.3.6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坐标变换30
2.4 仿射非线性系统31
2.5 向量场33
2.6 向量场的导出映射35
2.7 Lie导数与Lie括号37
2.7.1 Lie导数37
2.7.2 Lie括号39
2.8 向量场集合的对合性43
2.9 控制系统的关系度45
2.10 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标准型48
2.11 小结53
第3章 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最优控制系统设计原理56
3.1 引言56
3.2 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设计原理57
3.2.1 关系度r等于系统阶数n的线性化设计原理57
3.2.2 非线性控制律最优性讨论62
3.2.3 一般情况下的线性化设计原理67
3.2.4 精确线性化的条件69
3.2.5 精确线性化的算法76
3.3 零动态设计原理与方法86
3.3.1 零动态第一种设计方法86
3.3.2 零动态第二种设计方法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