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摘要

在早期的观察中,人们在其他动物中发现了与人类类似的情绪表达,这使得在其他动物中进行对情绪的研究成为可能。恐惧就是这样一种已经在啮齿动物中被广泛研究的情绪。在神经科学领域,恐惧反应是指机体在遇到危险时所做出的一系列自发的防御反应和生理变化。恐惧所导致的体温变化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生理适应现象。因此,对恐惧性的体温变化现象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恐惧的本质。

恐惧性体温降低的现象最早是在实验兔子上观测到的,研究者们发现实验兔子会在受到约束刺激后出现耳朵温度升高,直肠温度降低的现象。之后,研究者们在啮齿类动物大鼠身上也观察到了约束刺激所导致的体温降低现象。同样,人类也常常用“毛骨悚然”这样表示寒冷的词来形容极端的恐惧感受,这说明这种恐惧性的体温降低现象是一种在生物进化中保守的本能行为。但是引起这种恐惧性体温降低现象具体的恐惧信号是什么,其感知途径是什么,其发生的神经机制是什么,以及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目前并不清楚。

本书利用体温记录系统记录了噻唑啉相关的恐惧诱导化合物2MT刺激下小鼠的体温变化情况,发现在野生型小鼠中,2MT可引起尾巴温度升高和体温降低现象,但在Trpa1-/-小鼠中却没有。2MT刺激引起野生型小鼠丘脑下旁核(PSTh)、外侧臂旁核外侧部分(PBel)和孤束核(NTS)的cfos表达增多。破伤风毒素轻链(TeLC)介导的PSThNTS神经通路的失活抑制了2MT刺激引起的体温降低现象。光激活PSThRNTS神经通路引发了急性尾巴温度升高和体温降低现象。此外,通过捕捉激活的神经元群(CANE),选择性地光激活2MT激活的PBel神经元会导致体温降低。相反,化学抑制PBel或PSTh中vGlut2阳性神经元或投射到PSTh的PBel神经元减弱了2MT引起的尾巴温度升高和体温降低现象。这些研究发现,PSTh是一个连接PBel和NTS的情绪性体温调节中枢,介导了2MT引起的先天恐惧相关的尾血管舒张和体温降低现象。

综上所述,本书建立了一个通过2MT诱导的急性恐惧性体温降低现象的行为范式。并通过对其背后神经机制的研究,确定了PBelPSThRNTS这一诱导先天恐惧性尾血管舒张和体温降低现象的神经通路。

关键词: 2MT; Trpa1; 先天性恐惧; 体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