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2015年 9月 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招待会上说: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a“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源自郭沫若的《归国杂吟》。本书用“蹈厉戎衣”来表达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降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直到 1939年 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前,中国军民始终是孤军奋战。“在列强中,日本是给中国带来灾难最重的国家。”b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经过长达 14年的浴血奋战,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仅败于美国,而且更惨地败给了中国。正确地说,败给了中国人民”c。中国人民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彻底终结了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屈辱历史,洗刷了抗击外敌入侵屡败屡战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 

a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4日。 b《发展中日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1998年11月26日),载《江泽民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241页。 c[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第三册),马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年,第 280页。

大国地位”,并“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a。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浴血奋战的胜利,是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鼎力支持的胜利,更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b。面临空前的浩劫,挽救民族于危亡,就必须进行充分的社会动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直到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胜利”c。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发挥的重要基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唤醒民众、组织群众、瓦解与打击敌人的战斗号角、有力喉舌和锐利的思想武器。在敌强我弱的被动局面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而不带群众性,是决然不能胜利的”d。抗日战争是场“政治与军事搅在一起的战争”e,是中日双方物质力量的角逐,更是精神力量的对决,“如果不注意最大限度运用自己的政治武器,想单纯地拿刀矛对抗敌人的飞机、坦克,没有不被消灭的”f。中国人民欲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实行“全国军队的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严格执行“全面的民族抗战”“群众战争”和“人民的全面的战争”的路线。抗日战争时期,党始终把宣传工作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作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开路先锋,积极探索完善宣传工作的思想理念、方针原则、政策策略、阵地队伍建设等,与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思想舆论斗争。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高擎思想之旗、加强理论武装,激荡爱党爱国深情、汇聚磅礴力量,围绕中心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擦亮 

a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4日。 b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共产党员》,2020年10月3日第19期。 c《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1版。 d《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1937年10月25日),载《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75页。 e[日]石岛纪之:《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中国战线》,彤宇译,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

研究所,《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编:《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 1辑),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251页。 f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委员会编:《朱德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0页。

前.言

中国名片、展现中国形象。与此同时,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论、组织、机制日臻成熟的时期,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广泛向社会各界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搭建了诸多宣传媒介。这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媒介,对不同类别的受众都起到了显著的宣传效果,其作为舆论宣传的物质载体对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革命、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党的良好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工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媒介以书面、口语、视听三大媒介系统为主。书面媒介系统可分为印刷媒介与文字媒介,其中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期刊、书籍等,文字媒介包括标语、传单、壁报等。口语媒介系统可分为谈话、演说类媒介与表演类媒介,谈话、演说类常见的形式有谈话、演讲、口号、讲故事等,表演类常见形式有歌曲、歌谣、戏剧等。视听媒介系统主要分为广播与电影两个类别。不同类型的媒介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在宣传战线上发挥了作用,大放异彩。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以宣传媒介为“经线”,以党在各个时期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为“纬线”,串联起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战宣传历史画卷。以抗战歌曲为例: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 1937年七七事变期间,中国共产党歌曲创作主要以抗日救亡为主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至 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中国共产党则以动员民众齐心抗战、坚定抗战信念及塑造党的形象为歌曲主题。总之,在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各类媒介,动员人民群众,领导全民族抗战,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唤醒了勇敢的中国人民,唱响了抗日救国的主旋律,激励了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而拼搏奋斗。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史册上!”a本书尝试挖掘抗战时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史料,力图对党的宣传媒介予以系统性梳理,还原党的宣传工作场景,展示出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宣传方面对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打击敌人工作做出的有益探索,为新时代使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强起来提供历史借鉴。 

a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