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丛书总序

职业教育研究是对职业和与职业有关的教育与培训、职业社会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进行的描述、分析、解释、说明、批判或设计,其研究对象是在不同政治、文化、经

济和社会背景下获得职业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的条件、过程和结果。职业教育研究

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它为职业教育的管理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利益相关者(如企

业)和公众提供对职业教育规律的解释,其研究热点问题常常与政策环境有密切的联

系。以上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研究具有两方面的学科特征,一是作为行动指导的教育科

学的学科特征;二是关注工作分析和设计的劳动科学的学科特征。

在不同的国家,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各国职业教育制度体

系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例如,职业教育在有的国家属于中等教育范畴,在另一些国

家则属于高等教育、高中后非高等教育,或者非正规教育或企业岗位培训的范畴。国际

公认最早的有组织的职业教育研究可追溯到 

19世纪末瑞典的“教育工艺”(pedagogical 

sl.jd)改革,该成果从 

1876年开始连续五届在世界博览会上进行展示,并在巴黎世界

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当时欧洲和美国的职业教育学者不但将面向工作的教育引入教育创

新实践,还将其引入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研究中,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为科学研究的正式议

题。到 

20世纪初,欧美职业教育研究已经涵盖了职业教育课程、特定领域技术技能人

才能力分析以及职业评价等广泛的领域。

我国在 

19世纪中叶诞生了具有职业学校性质的实业学堂,职业教育的理论建构可

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一些代表人物如黄炎培等的主张,但由于受到战乱及各种政治因素

的影响,直到 

20世纪 

70年代,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一直未形成规模和体系。改革开放

以后,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研究也空前繁荣,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具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框架。

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揭示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科

学,被认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复杂性和综合性等跨界特

征,职业教育研究远超教育科学的范畴,成为一组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组合,它们既有回

顾性的,又有展望性的。前者如职业教育史、比较职业教育学研究等,后者的应用性较

强,如职业资格研究(也称胜任特征研究)、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以及劳动市场和就

业研究等。职业教育研究涉及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机制、中观层面的教育培训机

构和课程、微观层面的职业学习过程,其研究课题常常由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状况

所决定。例如,过去的职业教育研究主要关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院校专业建

设、课程和教学改革等问题。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工作组织方式变化,职业和工作

场所的数字化转型问题引起关注,人们试图发现对职业素质和能力发展具有促进、制约

或干扰作用的因素,并发现和解释技术发展、工作实践和职业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与

非正规学习有关的问题也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

制和工作场所学习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改革进程,我国职业教育研究曾经出现过一些阶段性的

思潮和研究热点,如农科教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职教集团等。在实践中,我们仍

受到很多未解问题的困扰,这既包括诸如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等宏观问题,也包括课程与教学等中观与微观层面的问题。要想科学、系统地解决这些

问题,必须不断地提高职业教育研究的质量。

职业教育研究是一个收集、加工和解释职业教育数据的过程,每一步都必须关注

“数据的合法性”,一旦数据不准确,就无法保证结论的有效性,这说明:具有可靠性、

有效性和代表性的数据是高质量研究的基础。职业教育研究多以跨学科和多学科方式进

行,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目标。

(一)认知性目标。职业教育研究首先是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知,如元理论层面的

教育学自我认知和反思,与职业有关的人类学反思,职业教育的社会情境分析,现代社

会中职业人的角色定位和发展规律等。

IV

. 丛书总序

(二)开发性和设计性目标。职业教育研究涉及教育制度体系、课程与学习方案、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等的分析、设计与完善。它通过理论分析、实证调查和国际比较等

方式,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上,借鉴政策研究、资格研究等研究成

果,形成对职业教育制度和机制、专业和教学过程等设计的建议。

职业教育的研究对象涉及工作世界、与工作世界相关的学习过程,以及职业教育体

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人类学研究,重点探究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

人格发展规律;二是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相关体制机制的建设和组织发展;三是特

定专业(职业)领域工作的学习过程研究和设计。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研究需要采用人类

学、社会科学以及特定领域(如工程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扎根研究、实验研究、设计

和开发方法等。

职业教育研究受到管理体制和社会政治的影响,实际采用的方法很多是“准科学” 

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政策的影响。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经常也不是纯粹的科学研

究成果,而是各相关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常常在被职业教育实践证

明之后,才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回应。由此看来,职业教育的研究过程不仅是一个科学

研究过程,更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自己的研究和相关实践成果汇结成集,从2009 年开始出版

这套“当代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以期为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与“理性

实践”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对话平台。

时至今日,这套成果不算“丰硕”的丛书已经出版了十余本,但它对职业教育研究

发展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丛书第一本《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已

经重印近20 次,其主要内容成为多个国家相关标准或课程开发指导文件的核心;丛书

多本有关职业能力测评的方案和实践的专著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大规模诊断量化研究的

先河;丛书有关行动导向学习的讨论为新修订《职业教育法》将“职业行动能力”作为

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作出了贡献;丛书最新出版的《产业工人职业成长的质性

分析》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论文库收入的第一篇职业教育研究论文,反映了职业

教育询证研究的新进展。

总的来说,职业教育研究的目的不是辨析“对”和“错”,也没有固定的参数和标 

准答案,而是一个求真探索的过程。我们期盼职业教育研究不断走向繁荣、职业教育实 

践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 

2023年 

12月 

10日,北京

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