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24年3月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16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6501万人,占网民整体的74.7%。自2016年以来,网络直播一路高歌猛进,用户数量急剧增长。基于我国人口数量以及大众网络素养的提升,在未来网络直播用户还将继续增长,网络直播是“深度媒介化”的重要体现。
在网络直播发展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推动网络直播平台用户体验持续提升,特色直播丰富多彩,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经济模式逐步构建起来。在未来,网络直播在夯实艺术基因的基础上,将持续加强价值引领,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先后四次提及“互联网”,九次提及“网络”,两次提及“数字”,可见中央对网络发展和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给网络直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网络直播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要发挥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成为主流思想的重要舆论阵地;另一方面,网络直播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当然,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和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直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思考,以助其走上良性发展的大道,这也是笔者撰写本书的初衷。网络直播作为产业形态是网络经济的重要体现,但是从艺术呈现的角度来看,它更应当成为网络文艺、视听艺术的新形态,因此,“网络直播艺术”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本书一方面对既有网络直播表现形态、艺术内涵、商业操作等进行总结和盘点,以强化理论色彩,同时为网络直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应的内涵性指导;另一方面紧跟网络直播行业发展现状,结合一些新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理论联系实践。本书并不着眼于网络直播的技术性指导或者操作指导,而重点关注对网络直播艺术内涵的发掘和对网络直播高质量发展的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直播技术将会不断更新、发展,但是其艺术内涵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宗旨不会改变。让网络直播更具艺术性,这是网络直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直播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展、形式将不断丰富,限于编者水平,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反馈邮箱: shim@tup.tsinghua.edu.cn。
作者
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