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所谓“社会认知逻辑”,简而言之,是在认知逻辑基础上添加了“社会”的维度。认知逻辑研究人们关于知识、信念等概念的推理规律。动态认知逻辑则研究新信息引发的知识更新和信念修正的规律。社会作为一个新维度,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的逻辑性质,特别是社会关系对人们认知推理的影响。这个研究课题听起来非常“儒家”。事实上,十年前当我和合作者谢立民 (Jeremy Seligman)讨论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的初衷就是想使用逻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哲学中关于社会关系、社会影响等概念的重要思想和推理。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和我们合作的第一篇小论文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共鸣,很多学者迅速加入了此项课题的研究。到今天为止,“社会网络逻辑”“社会认知逻辑”已经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研究领域,涌现出了很多有趣的成果。

本书要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认知逻辑中引入社会关系这个新视角,主体的认知推理有什么新变化和新规律? 一个前置问题是,我们在逻辑语言和模型中以何种方式引入社会关系?这涉及对社会关系的表征。书中根据对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的不同表征方式,深入探讨社会关系与认知推理之间的互动。书中引入两个理性概念:审思理性和进化理性。审思理性是传统的理性概念,强调个人理智的能力,通过逻辑推理得到合理的结论。对社会关系的研究而言,在这种理性概念的指导下,我们会研究社会关系的性质,主体对社会关系、知识、信念、证据、信任等概念进行推理的规律。进化理性则是一种源于进化博弈论的新的理性概念,强调主体与周遭同伴之间的关系,探究主体在社会影响下的选择和策略的稳定性等性质。在这种理性概念的指导下,社会影响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主体的观点的形成、变化。这给讨论群体信念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本书会给出基于以上两种不同径路的研究成果。关于理性概念,我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会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重新思考理性的本质。真正的理性也许是对审思理性和进化理性的灵活运用,正如丹尼尔·卡尼曼所著《思考,快与慢》一书所描述的那样。

图博弈是主体在图上展开的一种互动,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由于图结构与可能世界语义的相关性,模态逻辑自然也被用来研究图博弈。另一方面,逻辑学的技术结果也会给图博弈的设计带来灵感。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本书研究了“捉迷藏”的游戏:给出新的模态逻辑,研究搜寻者与躲藏者之间的互动。这一研究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警察与强盗游戏”类似,我和合作者们正在对它们之间的进一步联系展开新的研究。

最后,书中一方面呈现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也给出一些仍然开放的问题。欢迎对社会认知逻辑感兴趣的读者,继续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回到社会认知逻辑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上,本书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写道:“我们仍然在路上。”确实,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感兴趣的学者们继续去探索。

欢迎读者对本书的研究结果批评指正。

刘奋荣

2022年7月于清华大学人文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