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现

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当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世纪需要具有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能够独立完成面临的任务,充满活力,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

  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无疑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现  在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成为推动各学科飞速发展的有力的催化剂。无论学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   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计算机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     又是大众化的工具。学习计算机知识,不仅能够掌握有关知识,而且能培养人们的信息素养。这是高等学校全面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当遵循的理念是: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训练;加强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培养信息素养。

  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另一部分是各行各业中应用计算机的人员。这后一部分人一般并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他们人数众多,既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又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善于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本领域中的任务。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中的基本力量。事实上,大部分应用软件都是由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计算机应用人员研制的,他们具有的这个优势是其他人难以代替的。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到在非计算机专业中深入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

  非计算机专业中的计算机教育,无论目的、内容、教学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的不同,绝不能照搬计算机专业的模式和做法。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不渝地探索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004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推出了《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简称CFC2004);2006年、2008年又共同推出了《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简称CFC2006)及《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简称CFC2008),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1988年起,我们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组织编写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邀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先后编写了多种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出版后,迅速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欢迎,对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大读者反映这套教材定位准确,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符合大学生的特点。

  1999年,根据新世纪的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组织出版了“新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由于内容符合需要,质量较高,被许多高校选为教材。丛书总发行量1000多万册,这在国内是罕见的。最近,我们又对丛书作了进一步的修订,根据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新的书目和内容。本丛书有以下特点:

  (1)内容新颖。根据21世纪的需要,重新确定丛书的内容,以符合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本丛书除保留了原丛书中经过实践考验且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教材外,还编写了许多新的教材。在这些教材中反映了近年来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的一些计算机新技术,以后还将根据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2)适合不同学校组织教学的需要。本丛书采用模块形式,提供了各种课程的教材,内容覆盖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丛书中既有理工类专业的教材,也有文科和经济类专业的教材;既有必修课的教材,也包括一些选修课的教材。各类学校都可以从中选择到合适的教材。

  (3)符合初学者的特点。本丛书针对初学者的特点,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强调实用性。本丛书的作者都是长期在第一线从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特点和认识规律有深入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每一本教材都是他们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在教材的写法上,既注意概念的严谨和清晰,又特别注意采用读者容易理解的方法阐明看似深奥难懂的问题,做到例题丰富,通俗易懂,便于自学。这一点是本丛书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

  (4)采用多样化的形式。除了教材这一基本形式外,有些教材还配有习题解答和上机指导,并提供电子教案。

  总之,本丛书的指导思想是内容新颖、概念清晰、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教材配套。简单概括为:“新颖、清晰、实用、通俗、配套”。我们经过多年实践形成的这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作风格,相信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本丛书多年来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得到了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的各位专家和各高校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本丛书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丛 书 主 编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荣誉会长

  谭 浩 强

  

·II·

·I·

 Java

语言之所以长盛不衰,一是其众多技术特点与现今的应用十分合拍,可以覆盖大部分需求;二是因为不断有新版本问世,完善了Java语言自身的功能。有了这两点,Java语言成为程序员首选的程序设计开发工具就顺理成章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开设了Java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国内外已经出版了较多的教材。针对Java语言的教学目的,结合国内教学的特点,我们重新编写了《Java程序设计》一书,并配套编写了《Java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承蒙读者的厚爱,这本书的前三版已经被多所大学选作教材。

  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本版做了一些调整。修改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方面。

  (1)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编写了JDK的安装过程部分。

  (2)重点调整了第5章的内容。有些内容在前几版都只停留在概念介绍层面,第四版中扩展为一节,例如多态。同时,引出了动态绑定等概念。

  (3)完善了异常的介绍。包括异常的分类、异常的处理过程等,帮助读者分清应该处理哪类异常,哪类异常应该留给系统处理或是由其他类 处理。

  (4)增加了Java高级特性介绍,包括泛型、迭代器及克隆。这些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在编写应用程序时很有用。本书使用一系列示例进行          说明。

  (5)修正了一些错误和不当之处。

  其他各章的结构,与第三版基本一致。

  本书从Java语言的基本特点入手,详细介绍了Java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Java的高级特性。全书分为13章,涉及Java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类、异常、界面设计、小应用程序、I/O数据流、线程及网络功能等内容,基本覆盖了Java的大部分技术,是进一步使用Java进行技术开发的基础,愿本书能成为读者进入Java殿堂的铺路石。

  作为教材,每章的最后列出若干习题,供读者参考。本书不仅适合Java语言的初学者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计算机技术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技术,Java语言也是如此。在本书出版的过程中,Java语言仍没有停止它完善的过程。本书中有些内容是以目前的版本为标准,当推出更高的Java版本时,读者应参考这些新标准。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卢桂章、陈有祺、刘璟、周玉龙、朱耀庭等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们非常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也同样感谢读者在众多Java书中选中本书。

  本书由辛运帏、饶一梅编写。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特别是同行专家批评指正。感谢您的指导,这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源泉。

  

编者

  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IV·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