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风险管理研究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在具有不确定性收益的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中进行优化配置。就一般意义而言,人们面对的未来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只不过这种不确定性(风险)对于投资管理的影响更加显著而已。
投资风险管理是在均衡考虑收益与风险的情况下实现投资者效用最大化。收益与风险是投资过程中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如何作出一个最优的权衡(tradeoff),这就是投资决策。
本书涵盖了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portfolio and risk management)等许多国外本科生和研究生该类课程的主要内容。其中,风险管理旨在反映金融学科的核心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试图突出以下六个特色:
(1) 传递金融理论与方法的核心信息。金融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资本和资产的配置效率。金融学方法的三个理论支柱是跨时期的资源最优化(货币的时间价值)配置、资产估值、风险管理(尤其是投资组合理论)。本书的基本内容就涵盖了资本和资产的配置理论与方法,突出了资产估值、资产优化和风险管理。
(2) 反映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真实需求。例如出口企业如何防范人民币升值导致的企业亏损,发电类企业在煤炭涨价时怎么预防风险,怎样回避由于利率的波动导致的企业债务负担加重的问题,如此等等。其实,这正是远期、期货、期权的套期保值功能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3) 对金融市场的真实反映。本书除了涉及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外,对企业风险管理常用的套期保值工具如远期、期货投资、期权投资也进行了重点介绍。这就解决了课程知识体系对生产经营实践和金融市场的真实反映问题。
(4) 以应用为导向。通过案例和实例,力求使学生掌握资产估值、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的应用。
(5) 与国际惯例接轨。西方的金融与投资类课程,就是按照上述的资产估值、资产优化和风险管理的逻辑线索设置的。
[2]投资风险管理前言(6) 有关章节后附有由金融模型严谨推导的附录。本书不同于国内外流行的“投资学”、“金融学”或“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教材泛泛地给出没有来由的金融模型,而是在有关章节之后附有复杂模型详尽推导过程的附录,以便于使用本书的教师或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课后深入理解和研究投资风险管理,深入理解金融的模型化特点,深入了解金融模型的来龙去脉。这些模型一般都是用初等数学推导的,即使是文科背景的学生,也可以看懂其中大部分内容。
本书的编写主旨和思路有二:
(1) 设置金融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用授人以渔代替授人以鱼。课程设置的主线是资本和资产配置的理论与方法,突出了资产估值、资产优化和风险管理这三大金融学的核心内容。
(2) 以掌握原理与方法的应用为导向。通过案例和实例,力求使学生掌握并能初步运用资产估值、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等金融学的主要精髓和核心知识。另外,教材设置了部分标有“*”号的章节和习题,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学习。
本书包括6章内容:金融市场与投资环境、投资理论、债券市场和债券投资、股票与基金、远期和期货、期权分析与投资。
金融学方法的理论支柱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中资产估值内容在2.3、2.4、3.2、4.1、5.4、6.3等章节展开阐述与讨论,风险管理(包括投资组合理论)则集中在2.2、3.3~3.5、5.2、5.5、6.2等章节阐述和讨论。至于金融学方法的另一个理论支柱——跨时期的资源最优化(货币的时间价值),则属于“公司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投资理论在此不便涉及。
本书充分阐述了当代金融里程碑式的三个模型:亨利·M.马克维茨(Harry M. Markowitz)的“证券组合选择”(在2.2中介绍);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2.3中讨论);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费希尔·布莱克(Fisher Black)的期权定价理论(在6.3中阐述)。对这些经典理论进行讨论,在于通过案例分析与实例介绍,能够使学生应用这些理论和模型分析实际问题,而不是使其系统地掌握这些理论的来龙去脉。
本书第一版的编写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仅编写大纲就三易其稿,而编写过程中的讨论与修改更是家常便饭。
本书第一版的编写大纲由我起草,并由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材编写委员会于2009年5月14日讨论通过。在书稿的资料整理和初稿的编写过程中,有7位研究生做了大量的工作:本书第1章的初稿由褚凤飞编写,第2章的初稿由王丽君编写,第3章的初稿由李刚编写,第4章的初稿由胡嘉城编写,第5章的初稿由李鹏编写,第6章的初稿由陈瑶编写。事后几经对书稿内容和习题编写的讨论与修改,书稿最后由迟国泰修改定稿。此外,研究生顾雪松在书稿讨论的组织与修改中,协助我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书第二版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书中的图、表、公式、案例以及习题等,都逐一进行了系统的校对与修改,更正了第一版中的诸多印刷错误、并修补了纰漏。
本次修订增加“3.4.4组合久期”一节,补充了久期内容。对第一版中的15个案例进行修改,包括案例2.1、2.2、3.1、3.2、4.1、4.2、5.1的数据更新,案例1.2、3.5、4.3、4.4、5.2、5.3的内容添加或替换,并增加“案例5.2 株洲冶炼厂期货锌事件”和“案例6.1 深南电期权套期保值”。为了帮助读者抓住要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本次修订对上述案例均增加了问题讨论。最后,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我们对书稿习题部分进行了内容替换和少量扩充,使习题更能涵盖本书中的知识点。
与科研成果的论文发表、专著撰写的标新立异不同,教材的特色在于针对特定的读者,有针对性地对经典理论的内容进行取舍和结构重组。虽然结构的变化与重组或许能使系统产生新的功能,但作者仍然对那些金融理论的经典作者心存感激并表示深深的敬意。因为没有这些大家之作流传于世,要想编写一本合适的教材是不可能的,要想进行金融理论与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也是不可能的。
上述所提及的本书特色和编写主旨的尝试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验证。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