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三版前言

操作系统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开设本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书通过两个著名的操作系统Windows和Linux各自的编程接口,提供一些编程实例,使学生熟悉对操作系统程序接口的使用,并了解如何模拟操作系统原理的实现,加深对操作系统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能够得到基本的训练。

操作系统本身的构造十分复杂,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既能了解其实现原理,又能对原理部分进行有效的实践,是操作系统教学一直在探索的内容。本书从基本原理出发,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上机实习题。每个实习题都配有测试通过的源程序代码供读者参考,也对实习题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本书的使用对象是针对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或者是具有一些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并想进一步了解程序设计以及操作系统实验内容的读者。实验的环境是Windows操作系统或者是Linux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很普及,但是对于Linux操作系统并不是每个用户都有所了解,仅是有具体应用目的或者对Linux感兴趣的人才会去接触Linux。所以,在附录B中为读者提供了有关Linux的安装知识和常用命令。而对Windows的使用,我们便主观地认为学生已经熟知了它的使用,所以在介绍实验方法时,只重点介绍编程工具的使用过程以及实验设计本身的内容。

在Windows的实验中,重点放在对Windows的应用程序接口API的使用上。利用这些与操作系统原理直接相关的API,编写一些实践操作系统概念的实例,便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具体化;通过阅读本书提供的实例程序代码,使读者得到编程方面的体验和训练。

在Linux的实验中,基本上也是在系统调用的层次上对学生进行训练,所不同的是Linux是开放源代码的自由软件,读者可以很方便地得到Linux操作系统的全部源代码。比如常用的由Red Hat Software公司提供的Red Hat Linux,既可从网站上下载,也可从一般的书店中买到安装光盘。Linux是深入学习操作系统的有利环境,通过对Linux的不断了解,不仅可以深入学习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技巧,还可以在互联网上与热衷于编程的人探讨与Linux相关的技术难题。如今的笔记本电脑已经十分普及,从而使Linux的实验环境可以随读者的笔记本电脑安装并建立。

本书在Windows环境下提供了四个实验,分别是关于操作系统命令接口的设计、进程调度、虚存管理以及文件管理方面的实验内容。

在Linux环境下提供了四个实验,分别是关于操作系统的命令接口程序shell的编制、虚存管理、作业控制系统以及文件系统方面的实例。

书中有些实验题目是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操作系统课设的实验内容,书中配备的实验源程序有一部分来自于学生提交的实际作业。考虑到实验的覆盖面,在附录中增加了存储管理以及命令接口设计等方面的实验实例供读者参考和学习。

本书的Windows实验部分由罗晓峰执笔,Linux的实验部分由李鹏和罗晓峰执笔,任爱华完成全书的统稿、编写和审校工作。参与本书实验的设计与验证工作的还有李萌、张恺、张晓敏、原攀峰、郝美玲、胡宝雷、郭威、丛佩政、张迪、茹晓毅、佘世伟、杨洋、郑志明等。

限于编者水平,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任爱华  于北京

2009年6月

VI

操作系统实用教程(第三版)实验指导

VII

第三版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