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根据教育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要体现职业特色,需要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完成从知识体系向行动体系的转换,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组织模式。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基本上延续了原学科体系的课程编排,学科体系的课程编排是平行结构的,它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时序”并行。但是,对于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它缺乏对实际的多个职业活动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活动顺序组合,使得学生心理顺序与自然行动顺序不完全一致,导致“学”与“用”之间的脱节、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背反,不能适应岗位需求。这种学科体系的课程编排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为此,研究探讨新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与教材编写模式势在必行。本书正是研究探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与编写模式的有益尝试。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要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制到多要素中等以上复杂程度零件综合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制,共十个项目(不含绪论)。项目一~项目九采用基于工作过程“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方式,按典型数控加工零件的分类——回转体类零件(分为轴类、套类、盘类和薄壁套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分为平面类、型腔曲面类和镗铣箱体类零件)及异形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制;项目十按数控车、数控铣(含孔系)高级工国家职业标准技能要求,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职业能力的综合考核。

  本书融“教、学、做”为一体,工学结合,根据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及编排符合行动体系的“时序”串行。本书结构严谨,特色鲜明,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理论问题论述条理清晰,详简得当,易于掌握;项目案例是根据职业岗位工作领域、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所涉及的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来选取的,大多数来源于生产实际,具有示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性强。

  本书项目一、项目二的单元三和单元四、项目五以及项目八的单元一和单元二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张明建编写;绪论、项目二的单元一和单元二、项目七的单元一以及项目六由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杨世成编写;项目七的单元二和项目九由潍坊教育学院张丽萍编写;项目八的单元三和项目十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唐耀红编写;项目四由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冯利编写;项目三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王新琴编写。本书由张明建、杨世成主编,张丽萍、唐耀红任副主编;张明建统稿,杨世成协助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曾凡沛、总工程师卢金忠、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逸青、数控中心吴世榕和陈辉煌工程师与福建力佳股份有限公司黄利明、江志莹工程师等单位和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另外,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还参阅了许多高职高专的教材和公司的资料,并得到了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叶凯、曹新林、庄燕源、王玲燕、沈炳宗、张忠强、林红梅和数控实训中心多位实训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谢谢!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