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微机接口技术实用教程第二版》是在2002年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对“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具有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文化最新成就的、在内容和体系上有明显特色的高质量的教材,并保证内容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的要求,结合微机接口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知识,以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微机接口技术教学内容后,根据IT时代对微机接口知识的需求而编写的一册教学内容和微机接口技术与时俱进的教材。

  第二版较之第一版有了诸多的改进,摈弃了过时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由新产品而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以及接口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版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先进、新颖,知识面广、图文并茂、通俗实用,贴近读者使用微机的实际。教学内容可以说是“老少皆宜”,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皆可使用,给教师和学生留下更多的灵活选用教学内容的空间。

  第二版的写作思想是,教学内容反映微机接口新技术,以新技术带动教学。对那些常用的、实用的诸如鼠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硬盘、光盘等外围设备,结合市场上反映的微机接口领域的新技术,采用先实物、后解析其结构组成、再操作原理,然后再结合原理进行接口分析、在实际中应用的描述方法。

  第二版把目前微机领域内常用的、流行的接口及其技术“一网打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细致,对常用的各种外围设备的原理、接口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可以认为此版不仅是教科书,还是微机常用接口的集合,是一册有关接口知识的汇编、一本接口大全,是实用、常用接口技术的“说明书”。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验条件、学时、学生所学专业、学生接受情况,或全讲,或有选择地讲述其中的部分内容,不会影响到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

  第二版把目前常见、常用的USB、RS232C、16550等串行接口,常见、常用的SCSI并行接口,在硬盘、光盘上使用的SATA、IDE接口,以及在打印机上使用的IEEE1284并行接口,结合硬盘、光盘、打印机的原理,很自然地在篇幅允许的情况下予以较详细的描述。 

  全书共16章,其中: 

  第1章是基础知识,将全书要用到的有关接口基础知识予以介绍,给后面的教学内容打下了接口知识基础。

  第2章至第5章,一方面介绍了各芯片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另一方面是为第16章外围芯片组所包括的技术知识、内容的认识和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很好的理论知识的储备,是全面认识微机接口必不可少的知识。  

  第6章和第7章不仅对串、并行接口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了描述,更重要的是对目前流行的、常用的串并行接口从接口实际物理器件,到接口原理、接口功能、各接口的特点,结合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描述。

第8章介绍总线,不仅对总线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了描述,也将PCI这一目前流行的、广泛使用的总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用以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第9章至第14章从目前最新的、常用的各种外设入手,将其构造、工作原理、实物接口以及目前采用先进的接口技术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也为欲深入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可以借鉴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第15章对D/A转换、A/D转换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结合实际转换器,对D/A转换、A/D转换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第16章是接口技术的综合说明,对目前最新的、常用的、技术含量最高的外围芯片组的结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章是接口技术的综合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16章既是总结又是集成。是把以上各章有关接口知识内容汇集到了外围芯片组上进行的一次总结。如果熟悉了前面各章知识和各种接口技术,把各种接口技术都集成到一个或两个外围芯片上,是一种必然趋势,是计算机技术进步的结果。它提高了接口的可靠性、速度,而减少了主板上的连线和占用的空间并降低了成本,给用户带来的是获得科技进步的愉悦和赏心悦目的感受。

  本教材的教学内容是与多个兄弟院校的一线教师,经多次研讨后而确定的。参加本教材编写的有秦鹏、徐仲晖、王积翔、谈娴茹、鲍磊、张运杰、边佳、李英慧、刘捐献、胡敏、于健、郭青、刘桂芬、韩丽军、王静等,由艾德才教授审校了全部书稿。

  作为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者,意味着荣誉、重担和责任。给学生一册好的《微机接口技术》教材是作者的责任。虽尽全力而欲做好,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殷切希望能得到广大同仁和读者的批评指正,尤其本书中出现的许多新技术、新词汇,还有待读者、同仁不吝赐教,以便使本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教材配备有电子教案,教师可以登录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http://www.tup.tsinghua.edu.cn)下载。

编者

2009年2月于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