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系统分析是IT业组织开发优秀的应用系统的重要工作,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的人员来完成。随着应用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系统分析师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是培养和选拔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专业人才的一个考试,其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考试范围十分广泛,涉及计算机专业的每门课程,还要有数学、外语、系统工程、信息化和知识产权等知识,且注重考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考试不但注重广度,而且还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高级资格考试(系统分析师),不但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众所周知,IT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合格的系统分析师,必须善于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本书对当前比较前沿而又成熟的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讨论,这些技术和方法是任何一位合格的系统分析师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系统分析师考试必考的知识点。阅读本书,犹如进入IT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殿堂。

    本书作为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可作为系统分析师日常工作的参考手册,也可作为软件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参考用书,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工作的参考书。

    本书由张友生、徐锋主编,田俊国参加了审稿和修改工作。

    全书共分22章。

    第1章由张友生编写。主要介绍CMM/CMMI,以及软件企业如何实施CMM,CMM与TSP、PSP的联系及三者之间的结合。

    第2章由戎檄编写。介绍了J2EE与.NET平台,并从多个方面对这两个平台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3章由徐雷明编写。详细讨论了中间件及相关技术,中间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以及中间件的发展趋势和相关的标准和协议。

    第4章由戎檄编写。介绍应用服务器的基本概念,并对当前流行的几种应用服务器产品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及应用服务器的选择方法。

    第5章由戎檄编写。对Web Service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讨论了Web Service与XML的结合。

    第6章由高艳明编写。对数据仓库的概念和体系结构、涉及的技术、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介绍了数据仓库的典型应用领域。

    第7章由高艳明编写。首先介绍数据挖掘的概念、功能,然后讨论数据挖掘的常用技术、工具和流程,Web数据挖掘与XML的关系,最后介绍数据挖掘的典型应用。

    第8章由周峻松编写。介绍操作数据存储、操作数据存储和数据仓库的区别、操作数据存储的应用,重点讨论操作数据存储系统的设计。

    第9章由周峻松编写。讨论了异构数据库的集成,包括异构数据库系统的背景、体系结构和异构数据库的互联问题。

    第10章由黄以宽编写。从表示集成、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等几个方面介绍企业应用集成,讨论了企业应用集成的标准,对不同技术提供商的企业应用集成解决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讲述企业实施应用集成的步骤。

    第11章由黄以宽编写。介绍可扩展标记语言的背景和特点及发展展望,较详细地分析了可扩展标记语言的一些功能和方法,以及可扩展标记语言的编程接口。

    第12章由张友生编写。其中对软件构架的概念、建模、风格和特定领域软件构架进行了讨论,详细介绍了基于构架的软件开发模型和软件构架评估的方法。

    第13章由张友生编写。介绍了设计模式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讨论了模式和软件构架的关系,MVC构架的设计与实现。

    第14章由杨飞编写。详细讨论了统一建模语言,重点介绍统一建模语言的10种图形及其应用领域。

    第15章由张友生编写。文中对统一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16章由黄以宽编写。介绍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及其与WebService的关系,详细讨论了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的使用及其安全性。

    第17章由马映冰和张剑鲲编写。文中对ERP/SCM/CRM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介绍,重点讨论了ERP系统的应用。

    第18章由田俊国编写。介绍工作流的定义、特征,工作流自动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以及工作流与ERP系统的应用。

    第19章由张友生编写。内容包括软件产品线的概念、过程模型、组织结构、建立方式框架和应用框架技术、软件产品线的基本活动、软件产品线构架的设计以及软件产品线构架的演化。

    第20章由徐锋编写。主要讨论XP与敏捷编程,首先简单地介绍敏捷方法论,然后从极限编程的价值观、原则和最佳实践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第21章由陈建忠编写。主要介绍实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实时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特征。

    第22章由施游编写。对网格计算与普适计算的概念、特点、组成及应用领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讨论了网格计算研究现状和普适计算的关键问题。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在此恕不一一列举(详见各章的参考文献列表),编者在此对这些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且本书涉及的知识点多、新,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编者诚恳地期望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和帮助,对此,我们将深为感谢。

    有关本书的意见反馈和咨询,可在中国系统分析员网站(http://www.csai.cn)"技术论坛"中的"CSAI辅导教程"版块上进行。

    编  者

    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