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上“微计算机技术”课程而编写的教材,它对电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及从事与微计算机技术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代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每18个月提高一倍,这就为计算机结构设计者提供了实现各种先进技术的舞台。与此同时,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技术也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微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面对这种形势,有关“微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然而,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新技术内容难度较大等原因,要使“微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完全与微计算机技术迅速更新换代的形势同步是十分困难的。“微计算机技术”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基本操作原理及主要接口技术;还要掌握基本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微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本书是在特定的教学大纲指导下编写的,内容尽量做到少而精。微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机实验是掌握课程基本要求的重要一环。与本书配套的实验教材是《微计算机技术实验教程》,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才能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书内容共分9章。

第1章为微计算机系统综述,统一了一些名词术语的内涵,建立起微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概念,较全面地介绍了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2章为Intel微处理器的结构及微计算机的组成。详细地阐述了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总线周期等操作过程,对32位的微处理器80386的结构及保护方式的操作过程也进行了分析。

第3章与第4章讲述了8086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格式与运行步骤,以及一些基本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方法。

第5章主要讲述中断控制器及DMA控制器的结构与编程方法。

第6章与第7章主要讲述接口芯片的结构、编程方法及基本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

第8章主要讲述微计算机主要的系统总线结构及基本的设计方法。

第9章对一些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作了介绍,包括奔腾系列及RISC结构的PowerPC微处理器。

第1章、第2章及第9章由马群生编写;第3章和第4章由温冬婵编写;第5章由潘孝梅编写;第6章和第7章由赵世霞编写;第8章由唐瑞春编写。马群生作为主编负责对全书内容进行统编及最后定稿。上述编著者均有多年从事有关微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教学、科研工作的经历,掌握了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较高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由于时间仓促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一定存在错误或不妥之处,恳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