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引言让“当下”诘问“过往”/

导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什么/

一、 马克思思想中“批判”的康德色彩/

二、 马克思“批判”的形成——从“异化”到“断裂”/

三、 思维与存在的断裂——革命合法性的理论前提/

上篇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域

第一章回到黑格尔——后马克思主义的隐形逻辑/

一、 延迟的否定/

二、 泛逻辑主义与辩证的“矛盾”/

三、 空洞的普遍性/

第二章辩证法的断裂与历史必然性的重构/

一、 辩证法诞生的理论语境及其基本原则/

二、 辩证法的重构路径之一——形而上学的批判/

三、 辩证法的重构路径之二——拒斥历史必然性/

第三章拜物教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在西方马克思思想中的演化路径/

一、 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双重内涵/

二、 卢卡奇——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拜物教研究/

三、 拜物教的精神分析化及其批判转向/

第四章“我思”的超越与固守/

一、 “我思”与人本主义的崛起/

二、 海德格尔思想的入侵/

三、 “我思”与结构主义/

中篇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嬗变过程

第五章康德问题与卢卡奇/

一、 物自体问题与理性主义的瓦解——断裂的形成/

二、 三种自然的区分——主体的分裂及其重塑的可能性/

三、 主体性问题的形成及其与断裂性问题域的关系/

第六章从寓言式批判到意象辩证法——本雅明的拜物教思想研究/

一、 揭露假象抑或驻足表象——本雅明的真理观/

二、 从象征到寓言——本雅明的社会批判方法/

三、 意象辩证法——本雅明的拜物教批判的展开/

第七章如何理解葛兰西实践哲学中的“必然性”/

一、 能动性与必然性——对立还是统一/

二、 实践哲学与必然性问题的提出/

三、 如何实现葛兰西意义上的必然性/

四、 能动性的复活/

第八章关于阿尔都塞的四个常识性判断的再考察/

一、 阿尔都塞是结构主义者吗/

二、 阿尔都塞思想是反历史的?/

三、 何为唯物辩证法/

四、 多元决定论是多元论吗/

下篇晚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抗争之路

第九章早期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继承、修订与批判/

一、 超越价值逻辑——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最终旨归/

二、 象征性交换——鲍德里亚思想的阿基米德点/

三、 政治经济学与象征——两种死亡逻辑的对立/

四、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

——生产的镜像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

第十章齐泽克: 德国古典哲学的意识形态维度/

一、 黑格尔“实体即主体”的拉康化解读/

二、 意识形态批判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内在逻辑关联/

第十一章拉克劳与墨菲的激进民主姿态/

一、 “卢森堡的困境”真的存在吗/

二、 论拉克劳、墨菲领导权理论的语言学基础/

第十二章当代激进左派的哲学与政治: 革命与主体/

一、 激进左派的哲学基础的转变/

二、 生成与游牧: 德勒兹的哲学与革命/

三、 事件与主体: 巴迪欧的圣保罗的当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