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研究概论1
1.1介绍1
1.1.1企业研究2
1.1.2理论和信息在研究中的作用3
1.1.3研究与管理者3
1.2企业研究的类型: 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5
1.2.1应用研究5
1.2.2基础研究6
1.3管理者和研究7
1.3.1为什么管理者需要了解研究7
1.3.2管理者和顾问/研究员9
1.4内部和外部顾问/研究人员9
1.4.1内部顾问/研究人员9
1.4.2外部顾问/研究人员10
1.5研究和管理效率的知识11
1.6伦理与企业研究12
总结12
讨论题13
第2章科学调研和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17
2.1科学研究的特征18
2.1.1目的性18
2.1.2严格性18
2.1.3可验证性18
2.1.4可重复性19
2.1.5精确性与可信度19
2.1.6客观性20
2.1.7共性20
2.1.8简练性20
2.2假设演绎法21
2.2.1假设演绎法的七个步骤21
2.2.2假设演绎法回顾23
2.3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25
2.3.1实证主义26
2.3.2构成主义26
2.3.3批判实用主义26
2.3.4实用主义27
2.3.5小结27
总结28
讨论题28
企业研究方法(第7版)目录第3章定义和细化研究问题30
3.1广泛的问题范围30
3.2初步研究33
3.2.1需要收集信息的性质33
3.3定义问题陈述35
3.3.1什么是好的问题陈述?35
3.3.2问题的基础类型: 探索性问题和描述性问题38
3.4研究提案41
3.5管理意义43
3.6研究调查初期阶段的伦理问题43
总结44
讨论题45
第4章批判性文献综述47
4.1介绍47
4.2如何进行文献综述50
4.2.1信息来源50
4.2.2搜索文献51
4.2.3评估文献52
4.2.4文献综述的编写53
4.3道德问题54
总结56
讨论题56
练习57
附录57
第5章理论框架和提出假设66
5.1理论框架的必要性66
5.2变量67
5.2.1因变量68
5.2.2自变量69
5.2.3调节变量70
5.2.4中介变量72
5.3理论是如何产生的74
5.4提出假设75
5.4.1假设的定义76
5.4.2假设的表达形式76
5.4.3方向性与非方向性假设76
5.4.4原假设与备择假设77
5.5管理意义81
总结82
讨论题82
练习84
第6章研究设计的要素85
6.1研究设计85
6.2研究设计要素86
6.2.1研究策略86
6.2.2研究人员对研究的干预程度88
6.2.3研究环境: 人为的和非人为的90
6.2.4分析的单位——个人、二元、群体、组织、文化92
6.2.5时间维度——横截面研究与纵贯研究94
6.3混合方法95
6.4权衡和妥协96
6.5管理的意义97
总结97
讨论题98
第7章访谈100
7.1一手资料收集方法101
7.2访谈102
7.2.1非结构性访谈和结构性访谈102
7.2.2训练访谈员104
7.2.3访谈中的小秘诀105
7.2.4面对面访谈与电话访谈107
7.2.5访谈资料偏差的其他来源108
7.2.6计算机辅助访谈108
7.2.7小组访谈109
7.3访谈的优缺点110
总结111
讨论题112
第8章数据收集的方式: 观察113
8.1观察的定义和目的114
8.2观察类型的四个关键方面114
8.2.1对照观察研究和非对照观察研究114
8.2.2参与者观察与非参与者观察114
8.2.3结构化观察研究和非结构化观察研究115
8.2.4隐蔽观察和非隐蔽观察116
8.3两种重要的观察方法116
8.3.1参与者观察: 介绍117
8.3.2参与者观察的参与性方面117
8.3.3参与者观察的观察方面118
8.3.4观察什么119
8.3.5结构化观察: 介绍122
8.3.6在结构化观察中编码方案的使用122
8.4观察的优点和缺点124
总结125
讨论题126
第9章问卷调查128
9.1问卷调查的类型128
9.1.1人工发放问卷129
9.1.2邮寄问卷129
9.1.3电子及在线问卷129
9.2问卷设计指南131
9.2.1措辞的原则131
9.2.2测量的原则136
9.2.3问卷设计回顾140
9.2.4结构性问题的前测140
9.2.5电子问卷和调查设计140
9.3调查的国际维度141
9.3.1跨文化研究工具的特殊问题141
9.3.2资料搜集的问题142
9.4不同资料搜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时机的回顾142
9.5多种数据收集方法143
9.6管理意义144
9.7数据收集中的道德问题144
9.7.1研究者道德144
9.7.2受访者道德145
总结145
讨论题146
第10章实验设计149
10.1实验室实验151
10.1.1控制151
10.1.2操作自变量152
10.1.3控制外部混淆变量或干扰变量153
10.1.4实验室实验的内部效度154
10.1.5实验室实验的外部效度或共性155
10.2实地实验155
10.3实验的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155
10.3.1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间的取舍156
10.3.2影响实验效度的各种因素156
10.3.3找出效度所受到的种种威胁159
10.3.4回顾各种可能影响内、外部效度的因素161
10.4几种实验设计及效度161
10.4.1准实验设计162
10.4.2真实验设计163
10.5仿真166
10.6实验研究的伦理问题167
10.7管理意义168
总结169
讨论题170
附录171
第11章变量的测度: 操作化定义175
11.1如何测度变量176
11.2操作化定义177
11.2.1操作化: 维度和要素178
11.2.2对成就动机进行(多维)概念操作化178
11.2.3哪些不是操作化定义183
11.2.4操作化定义回顾183
11.3操作化定义的国际维度184
总结184
讨论题185
第12章测量: 量表、信度和效度186
12.1四种量表187
12.1.1定类量表187
12.1.2定序量表188
12.1.3定距量表189
12.1.4定比量表189
12.1.5定序还是定距190
12.1.6量表回顾193
12.2评定量表193
12.2.1二分量表193
12.2.2类别量表194
12.2.3语义差异量表194
12.2.4数值量表194
12.2.5列举式评定量表194
12.2.6李克特量表195
12.2.7固定或常数总和评定量表196
12.2.8Stapel量表196
12.2.9图形评定量表197
12.2.10共识性量表197
12.2.11其他量表197
12.3等级量表198
12.3.1配对比较198
12.3.2强迫选择198
12.3.3比较量表199
12.4量表的国际维度199
12.5测量的质量199
12.5.1题项分析200
12.5.2效度201
12.5.3信度203
12.6反应性量表与形成性量表204
12.6.1什么是反应性量表?205
12.6.2什么是形成性量表,为什么形成性量表的题项不必密
切相关?205
总结206
讨论题207
附录量表范例208
第13章抽样213
13.1总体、元素、样本、抽样单位和研究对象214
13.1.1总体214
13.1.2元素214
13.1.3样本214
13.1.4抽样单位215
13.1.5研究对象215
13.2样本资料和总体值215
13.2.1总体参数215
13.2.2样本的代表性215
13.2.3正态分布216
13.3抽样过程217
13.3.1定义总体217
13.3.2确定抽样框217
13.3.3确定抽样设计类型217
13.3.4确定样本容量218
13.3.5进行抽样218
13.4概率抽样219
13.4.1非受限概率抽样或简单随机抽样219
13.4.2受限制的或复杂概率抽样220
13.4.3概率抽样设计的回顾223
13.5非概率抽样223
13.5.1简便抽样223
13.5.2计划抽样224
13.5.3非概率抽样的回顾225
13.6抽样设计使用时机的范例227
13.6.1简单随机抽样227
13.6.2分层随机抽样227
13.6.3系统抽样228
13.6.4聚类抽样228
13.6.5区域抽样229
13.6.6双重抽样229
13.6.7简便抽样229
13.6.8判断抽样: 计划抽样的第一种类型230
13.6.9定额抽样: 计划抽样的第二种类型230
13.7决定样本规模时,精确性和可信度的问题231
13.7.1精确性231
13.7.2可信度232
13.7.3参数估计中的样本数据、精确性与可信度232
13.7.4精确性与可信度之间的取舍233
13.8样本资料与假设检验234
13.9样本规模235
13.9.1确定样本规模235
13.9.2样本大小与第二类错误238
13.9.3统计及实际意义238
13.9.4经验法则238
13.9.5抽样效率238
13.10定性研究的抽样239
13.11管理意义240
总结240
讨论题241
练习242
第14章定量数据分析244
14.1整理数据用以分析246
14.1.1编码和数据输入246
14.1.2编辑数据248
14.1.3数据转换250
14.2了解数据251
14.2.1频数252
14.2.2集中趋势和离散的测度254
14.2.3变量之间的关系257
14.3Excelsior Enterprises——描述性统计第1部分259
14.4检验数据质量261
14.4.1信度261
14.4.2效度263
14.5Excelsior Enterprises——描述性统计第2部分264
总结266
讨论题267
第15章定量数据分析: 假设检验270
15.1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和统计功效270
15.2选择合适的统计工具272
15.2.1检验有关单一平均数的假设273
15.2.2检验关于两个相关平均数的假设274
15.2.3检验有关两个不相关平均数的假设278
15.2.4检验有关多个平均数的假设279
15.2.5回归分析280
15.2.6其他多变量检验和分析286
15.3Excelsior Enterprises——假设检验289
15.3.1对总裁的总体解释和建议291
15.3.2数据仓储、数据挖掘和运筹学292
15.3.3数据分析中可能用到的软件293
总结294
讨论题295
第16章定性数据分析298
16.1定性数据分析的三个重要步骤298
16.1.1数据整理299
16.1.2数据展示309
16.1.3得出结论309
16.2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310
16.3其他搜集和分析定性数据的方法311
16.3.1内容分析311
16.3.2叙述分析312
16.3.3分析归纳312
16.4大数据312
总结313
讨论题314
第17章研究报告315
17.1书面报告316
17.1.1书面报告的目的316
17.1.2书面报告的读者317
17.1.3优秀书面报告的特征318
17.2研究报告的内容318
17.2.1标题和标题页319
17.2.2实施概要或摘要319
17.2.3目录320
17.2.4表格、图和其他材料320
17.2.5前言321
17.2.6授权书321
17.2.7引言部分321
17.2.8报告正文321
17.2.9报告的最后部分322
17.2.10参考文献322
17.2.11附录322
17.3口头报告324
17.3.1内容的选择325
17.3.2视觉辅助工具325
17.3.3报告者325
17.3.4报告过程326
17.3.5回答问题326
总结326
讨论题327
附录327
参考文献336第1章研究概论1
1.1介绍1
1.1.1企业研究2
1.1.2理论和信息在研究中的作用3
1.1.3研究与管理者3
1.2企业研究的类型: 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5
1.2.1应用研究5
1.2.2基础研究6
1.3管理者和研究7
1.3.1为什么管理者需要了解研究7
1.3.2管理者和顾问研究员9
1.4内部和外部顾问/研究人员9
1.4.1内部顾问/研究人员9
1.4.2外部顾问/人员10
1.5研究和管理效率的知识11
1.6伦理与企业研究12
总结12
讨论题13
第2章科学调研和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17
2.1科学研究的特征18
2.1.1目的性18
2.1.2严格性18
2.1.3可验证性18
2.1.4可重复性19
2.1.5精确性与可信度19
2.1.6客观性20
2.1.7共性20
2.1.8简练性20
2.2假设演绎法21
2.2.1假设演绎法的七个步骤21
2.2.2假设演绎法回顾23
2.3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25
2.3.1实证主义26
2.3.2构成主义26
2.3.3批判实用主义26
2.3.4实用主义27
2.3.5小结27
总结28
讨论题28
第3章定义和细化研究问题30
3.1广泛的问题范围30
3.2初步研究33
3.2.1需要收集信息的性质33
3.3定义问题陈述35
3.3.1什么是好的问题陈述?35
3.3.2问题的基础类型: 探索性问题和描述性问题38
3.4研究建议41
3.5管理的意义42
3.6在初步调查阶段的道德问题43
总结44
讨论题44
第4章批判性文献综述46
4.1介绍46
4.2如何进行文献综述49
4.2.1信息来源49
4.2.2搜索文献50
4.2.3评估文献51
4.2.4文献综述的编写52
4.3道德问题53
总结55
讨论题55
练习56
附录57
第5章理论框架和提出假设66
5.1理论框架的必要性66
5.2变量67
5.2.1因变量68
5.2.2自变量69
5.2.3调节变量70
5.2.4中介变量72
5.3理论是如何产生的74
5.3.1理论框架的组成要素74
5.4提出假设75
5.4.1假设的定义76
5.4.2假设的表达形式76
5.4.3方向性与非方向性假设76
5.4.4原假设与备择假设77
5.5管理意义81
总结82
讨论题82
练习84
第6章研究设计的要素85
6.1研究设计85
6.2研究设计要素86
6.2.1研究策略86
6.2.2研究人员对研究的干预程度88
6.2.3研究环境: 人为的和非人为的90
6.2.4分析的单位: 个人、二元、群体、组织、文化92
6.2.5时间跨度: 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94
6.3混合方法95
6.4权衡和妥协96
6.5管理的意义97
总结97
讨论题98
第7章访谈100
7.1一手资料收集方法101
7.2访谈102
7.2.1非结构性访谈和结构性访谈102
7.2.2训练访谈员104
7.2.3访谈中的小秘诀105
7.2.4面对面访谈与电话访谈107
7.2.5访谈资料偏差的其他来源108
7.2.6计算机辅助访谈108
7.2.7小组访谈109
7.3访谈的优缺点110
总结111
讨论题112
第8章数据收集的方式: 观察113
8.1观察的定义和目的114
8.2观察类型的四个关键方面114
8.2.1对照观察研究和非对照观察研究114
8.2.2参与者观察与非参与者观察114
8.2.3结构化观察研究和非结构化观察研究115
8.2.4隐蔽观察和非隐蔽观察116
8.3两种重要的观察方法116
8.3.1参与者观察: 介绍117
8.3.2参与者观察的参与性方面117
8.3.3参与者观察的观察方面118
8.3.4观察什么119
8.3.5结构化观察: 介绍121
8.3.6在结构化观察中编码方案的使用123
8.4观察的优点和缺点124
总结126
讨论题126
第9章问卷调查128
9.1问卷调查的类型128
9.1.1人工发放问卷129
9.1.2邮寄问卷129
9.1.3电子及在线问卷129
9.2问卷设计指南131
9.2.1措辞的原则131
9.2.2测量的原则136
9.2.3问卷设计回顾140
9.2.4结构化问题的预测试140
9.2.5电子问卷和调查设计140
9.3国际维度的调查141
9.3.1跨文化研究中的特殊工具问题141
9.3.2跨文化数据收集中的问题142
9.4回顾不同数据收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何时使用每种方法142
9.5多种数据收集方法143
9.6管理意义144
9.7数据收集中的道德问题144
9.7.1研究者道德144
9.7.2受访者道德145
总结145
讨论题146
第10章实验设计149
10.1实验室实验151
10.1.1控制151
10.1.2操作自变量152
10.1.3控制外部混淆变量或干扰变量153
10.1.4实验室实验的内部效度154
10.1.5实验室实验的外部效度或共性155
10.2实地实验155
10.3实验的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155
10.3.1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间的取舍156
10.3.2影响实验效度的各种因素156
10.3.3找出效度所受到的种种威胁159
10.3.4回顾各种可能影响内、外部效度的因素161
10.4几种实验设计及效度161
10.4.1准实验设计162
10.4.2真实验设计163
10.5仿真166
10.6实验研究的伦理问题167
10.7管理意义168
总结169
讨论题170
附录172
第11章变量的测量: 操作化定义175
11.1如何测量变量176
11.2操作化定义177
11.2.1操作化: 维度和要素178
11.2.2对成就动机进行(多维)概念操作化178
11.2.3哪些不是操作化定义183
11.2.4操作化定义回顾183
11.3操作化定义的国际维度184
总结184
讨论题185
第12章测量: 量表、信度和效度186
12.1四种量表187
12.1.1定类量表187
12.1.2定序量表188
12.1.3定距量表189
12.1.4定比量表189
12.1.5定序还是定距?190
12.1.6量表回顾193
12.2评定量表193
12.2.1二分量表193
12.2.类别量表194
12.2.3语义差异量表194
12.2.4数值量表194
12.2.5列举式评定量表194
12.2.6李克特量表195
12.2.7固定或常数总和评定量表196
12.2.8Stapel量表196
12.2.9图形评定量表197
12.2.10共识性量表197
12.2.11其他量表197
12.3等级量表198
12.3.1配对比较198
12.3.2强迫选择198
12.3.3比较量表199
12.4量表的国际维度199
12.5测量的质量199
12.5.1题项分析200
12.5.2效度201
12.5.3信度203
12.6反应性量表与形成性量表204
12.6.1什么是反应性量表?205
12.6.2什么是形成性量表,为什么形成性量表的题项不必
密切相关?205
总结206
讨论题207
附录量表范例208
第13章抽样213
13.1总体、元素、样本、抽样单位和研究对象214
13.1.1总体214
13.1.2元素214
13.1.3样本214
13.1.4抽样单位215
13.1.5研究对象215
13.2样本资料和总体值215
13.2.1总体参数215
13.2.2样本的代表性215
13.2.3正态分布216
13.3抽样过程217
13.3.1定义总体217
13.3.2确定抽样框217
13.3.3确定抽样设计类型217
13.3.4确定样本容量218
13.3.5进行抽样218
13.4概率抽样219
13.4.1非受限概率抽样或简单随机抽样219
13.4.2受限制的或复杂概率抽样220
13.4.3概率抽样设计的回顾223
13.5非概率抽样223
13.5.1简便抽样223
13.5.2计划抽样224
13.5.3非概率抽样的回顾225
13.6抽样设计使用时机的范例227
13.6.1简单随机抽样227
13.6.2分层随机抽样227
13.6.3系统抽样228
13.6.4聚类抽样228
13.6.5区域抽样229
13.6.6双重抽样229
13.6.7简便抽样229
13.6.8判断抽样: 计划抽样的第一种类型230
13.6.9定额抽样: 计划抽样的第二种类型230
13.7决定样本规模时,精确性和可信度的问题231
13.7.1精确性231
13.7.2可信度232
13.7.3参数估计中的样本数据、精确性与可信度232
13.7.4精确性与可信度之间的取舍233
13.8样本资料与假设检验234
13.9样本规模235
13.9.1确定样本规模235
13.9.2样本大小与第二类错误238
13.9.3统计及实际意义238
13.9.4经验法则238
13.9.5抽样效率238
13.10定性研究的抽样239
13.11管理意义240
总结240
讨论题241
练习242
第14章定量数据分析244
14.1整理数据用以分析246
14.1.1编码和数据输入246
14.1.2编辑数据248
14.1.3数据转换250
14.2了解数据251
14.2.1频数252
14.2.2集中趋势和离散的测度254
14.2.3变量之间的关系257
14.3Excelsior Enterprises描述性统计第1部分259
14.4检验数据质量261
14.4.1信度261
14.4.2效度263
14.5Excelsior Enterprises——描述性统计第2部分264
总结266
讨论题267
第15章定量数据分析: 假设检验270
15.1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和统计功效270
15.2选择合适的统计工具272
15.2.1检验有关单一平均数的假设273
15.2.2检验关于两个相关平均数的假设274
15.2.3检验有关两个不相关平均数的假设278
15.2.4检验有关多个平均数的假设279
15.2.5回归分析280
15.2.6其他多变量检验和分析286
15.3Excelsior Enterprises——假设检验289
15.3.1对总裁的总体解释和建议291
15.3.2数据仓储、数据挖掘和运筹学292
15.3.3数据分析中可能用到的软件293
总结294
讨论题295
第16章定性数据分析298
16.1定性数据分析的三个重要步骤298
16.1.1数据整理299
16.1.2数据展示309
16.1.3得出结论309
16.2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310
16.3其他搜集和分析定性数据的方法311
16.3.1内容分析311
16.3.2叙述分析312
16.3.3分析归纳312
16.4大数据312
总结313
讨论题314
第17章研究报告315
17.1书面报告316
17.1.1书面报告的目的316
17.1.2书面报告的读者317
17.1.3优秀书面报告的特征318
17.2研究报告的内容318
17.2.1标题和标题页319
17.2.2实施概要或摘要319
17.2.3目录320
17.2.4表格、图和其他材料320
17.2.5前言321
17.2.6授权书321
17.2.7引言部分321
17.2.8报告正文321
17.2.9报告的最后部分322
17.2.10参考文献322
17.2.11附录322
17.3口头报告324
17.3.1内容的选择325
17.3.2视觉辅助工具325
17.3.3报告者325
17.3.4报告过程326
17.3.5回答问题326
总结326
讨论题327
附录328
参考文献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