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康德的《 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弗雷格的语言哲学、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达米特和戴维森等的意义理论、柏拉图的思考等进行探讨,揭示了逻辑对语言的分析和哲学之间的关系。
王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逻辑学、分析哲学和形而上学。曾在德国明斯特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日本东京都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做访问研究。已出版专著《读不懂的西方哲学》《逻辑方圆》《逻辑的观念》《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弗雷格思想研究》《走进分析哲学》《“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逻辑基础》《逻辑与哲学》等,译著《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算术基础》《真之追求》《分析哲学的起源》《真与谓述》《亚里士多德》《逻辑大全》《论第一原理》等。
序一 20世纪的分析哲学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我对这个口号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它不是看来的,而是听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西德学习时,我总是揣着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结果在一个名人讲座节目中听到波亨斯基(Bochenski)亲口说出这个口号。他那浑厚的声音至今犹在耳旁:logische Analyze der Sprache。这个口号显示出分析哲学的两个特征,一个是与逻辑相关,另一个是与语言相关。一些名著更是直接命名,不加掩饰,比如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奎因的《语词和对象》。在我看来,与逻辑相关,与语言相关,这不仅是分析哲学的主要特征,而且是西方哲学的一般特征,是从古希腊特别是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亚里士多德是形而上学的奠基人,人们称分析哲学是当代形而上学,因此保守一些说,与逻辑和语言相关乃是形而上学的主要特征。 一个直观的问题是,即便认为与逻辑和语言相关是分析哲学的一个特征,能不能说这是西方哲学的一般特征?确切地说,能不能说这也是传统哲学的一个特征,是形而上学的一个特征?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传统哲学也有逻辑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也有大量与语言相关的讨论。区别仅仅在于,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不同,因而在哲学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逻辑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也不同,所体现的对语言的分析也不同。但是这一点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认识。现代逻辑与分析哲学的结合,因而分析哲学所体现出来的与逻辑和语言的关系,似乎多少还是可以被认识一些的,但是传统逻辑与哲学的结合,导致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哲学与逻辑和语言的关系,却常常是不被认识的...
第一章导论/
1. 什么是逻辑分析?/
2. 亚里士多德逻辑/
3. 现代逻辑/
4. 作为学科的逻辑/
第二章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1. 关于矛盾律/
2. 关于实体/
3. 是本身/
第三章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1. 基本框架和范畴表/
2. 一些问题/
3. 先验逻辑/
4. “形式的”逻辑/
第四章黑格尔的《逻辑学》/
1. 三种解释/
2. 出发点/
3. 逻辑的核心概念/
4. 概念的推导/
5. 逻辑还是哲学?/
第五章弗雷格的语言哲学/
1. 涵义与意谓/
2. 对象与概念/
3. 专名与摹状词/
4. 句子结构与思想结构/
第六章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
1. 可说与不可说/
2. 世界的结构/
3. 事实与句子/
4. 个体对象与事实/
第七章意义理论/
1. 达米特的意义理论/
2. 戴维森的真之理论/
3. 真与意义/
第八章柏拉图类乎逻辑的思考/
1. 柏拉图的《智者篇》/
2. “是”与“不是”/
3. 运动、静止与是/
4. 相同与相异/
5. 真与假/
6. 普遍性与确定性/
7. 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第九章逻辑的意义/
1. 对逻辑的追求/
2. 逻辑的观念与技术/
3. 分析的传统与发展/
4. 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