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8元
印次:1-19
ISBN:9787302330998
出版日期:2013.08.01
印刷日期:2024.08.01
图书责编:袁勤勇
图书分类:教材
为配合《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的出版,作者对《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学习辅导》作了适当修改,编写了《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学习辅导》。 本书正文共10章,每章均由3部分内容组成: 第1部分简明扼要地复习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第2部分给出与本单元内容密切相关的习题;第3部分是习题解答,对典型习题的解答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仔细分析题目,讲解解题思路,从而帮助读者举一反三,学会用软件工程方法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正文后面有两个附录,分别给出了模拟试题和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读者可以用这些试题自我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本书可以与《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配合使用,也可供学习软件工程课程的读者单独使用,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检测学习效果。
张海藩教授,1981年到美国马里兰大学深造,1983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首先开设软件工程课程,开创了我国软件工程学科的先河,1986年率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软件工程导论(第1版),至今已出版了6个版本,累计销量达130万册,被评为“全国****书”(前10名),已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的经典教材,应用于工、农、商、学、兵各个领域,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软件工程人才。牟永敏教授,电子学会高级会员,SUN开发商联盟,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及其它科研项目40余项,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科研开发能力,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项,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5部。所编写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第二版)”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奖。
《软件工程导论》已经出了5个版本,颇受读者欢迎,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全国优秀畅销书(前10名)、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内许多高校用它作为软件工程课的教材,累计销售达到130万册。 为配合《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的出版,作者在针对《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所编写的《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学习辅导》的基础上作了适当修改。牟永敏教授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对书中面向过程部分的内容进行了适量删减,同时,为了加强软件工程的实践教学,增加了面向对象设计实现服务的方法等方面的练习,并且给出了与上述内容密切配合的习题和习题解答。 本书正文共10章。第1章“软件工程概论”,涵盖教材(第6版,下同)第1章的重点内容;第2章“结构化分析”,涵盖教材第2、3、4章的重点内容;第3章“结构化设计”,涵盖教材第5、6章的重点内容;第4章“结构化实现”,涵盖教材第7章的重点内容;第5章“维护”,涵盖教材第8章的重点内容;第6章“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涵盖教材第9章的重点内容;第7章“面向对象分析”,涵盖教材第10章的重点内容;第8章“面向对象设计”,涵盖教材第11章的重点内容;第9章“面向对象实现”,涵盖教材第12章的重点内容;第10章“软件项目管理”,涵盖教材第13章的重点内容。 每章均由3部分内容组成: 第1部分简明扼要地复习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第2部分给出与本单元内容密切相关的习题,其中一些题目与教材上的题目相同,另一些题目是教材上没有的,当然,也有一些教材上的题目没有包含在本书中,可作为软件工程课的练习题,留给读者独立完成;第3部分...
1.1软件危机1
1.1.1软件危机简介1
1.1.2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1
1.1.3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2
1.2软件工程3
1.2.1软件工程简介3
1.2.2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3
1.2.3软件工程方法学3
1.3软件生命周期4
1.4软件过程5
习题11
习题解答13
第2章结构化分析17
2.1可行性研究的目的17
2.2可行性研究过程17
2.3需求分析的任务18
2.4与用户沟通的方法18
2.5分析建模与规格说明19
2.6实体联系图20
2.7数据流图20
2.8数据字典21
2.9状态转换图21
2.10其他图形工具22
2.11验证软件需求232.12成本/效益分析23
2.12.1成本估计23
2.12.2成本/效益分析方法23
2.13形式化说明技术24
习题25
习题解答27
[][]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学习辅导[][]目录[][]第3章结构化设计45
3.1软件设计的任务45
3.1.1概要设计45
3.1.2详细设计45
3.2分析与设计的关系46
3.3设计原理47
3.3.1模块化与模块独立47
3.3.2抽象47
3.3.3逐步求精48
3.3.4信息隐藏49
3.3.5局部化49
3.4度量模块独立性的标准49
3.4.1内聚49
3.4.2耦合49
3.5启发规则50
3.6描绘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50
3.7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50
3.7.1数据流的类型51
3.7.2设计步骤51
3.8人机界面设计52
3.8...